泰姬陵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泰姬陵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文章图片

《泰姬陵的故事》是一本由[印]阿米塔·拜格 / [印]拉胡尔·麦罗特拉著作,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泰姬陵的故事》读后感(一):你以为是爱情,其实只是野心
今天的泰姬陵早成为了印度的象征,就算你没去过印度,也会知道那里有一座白色陵墓,美的像月光一样,是一位国王为他逝去的妻子所建的,所以全世界的游客都想去打卡,恋人们更是需要用一张与泰姬陵的合影印证爱情 。但其实,它背后的故事更复杂,更耐人寻味,它代表了王权发展巅峰的创造力,见证了莫卧儿帝国从鼎盛到没落的蜕变,是沙贾汗和儿子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它美的不似俗物,最终却在俗世里迎接人来人往 。这本书有很丰富的图片资料,对于泰姬陵的介绍延展到了对它所在地阿格拉的介绍,这个莫卧儿帝国的旧都从繁盛到败落,让人忍不住的唏嘘 。
读书笔记从历史上看,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城市都坐落于恒河与亚穆纳河两岸,并受其滋养 。数世纪以来,在亚穆纳河西岸建立的三个主要防御城市,包括苏丹国首都旧德里、英雄之神奎师那的诞生地维伦达文,以及在更南部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的首都阿格拉,共同成就了这片河滨地区 。巴布尔在阿格拉建造了第一个波斯花园 。人们普遍认为阿拉姆花园是印度斯坦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波斯花园 。阿克巴,巴布尔的孙子在1555年以13岁之龄在印度斯坦登基,成为莫卧儿王朝最年轻的皇帝 。作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阿克巴征服并统一了印度斯坦,为如今我们所知的印度奠定了基础 。他定都阿格拉,认为它有潜力成为莫卧儿帝国的心脏,并着手重建阿格拉古堡 。整个泰姬陵的修建耗时22年,根据拉豪里的记录,其中12年用于修建主陵,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在泰姬陵的宏伟规划中,双边对称或二元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对等物的重要性象征着理性上和精神上对于和谐的理解 。红砂岩曾是阿克巴帝国建筑的标志景观,象征着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威;白色大理石则代表了世俗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转变 。
《泰姬陵的故事》读后感(二):永恒的哀思:泰姬陵的多重叙事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称泰姬陵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 。这句赞美既有时间维度上的永恒性,又充满了对泰姬陵的哀思 。
通常,人们对泰姬陵的认识莫过于凄美的帝后爱情故事 。印度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对皇后穆塔兹·马哈尔宠爱有加 。皇后入宫十九年,在生产第十四个孩子时香消玉殒,在外征战的沙贾汗听闻消息一夜白头 。为纪念王妃,沙贾汗不惜举全国之力,用22年时间为皇后修筑永生的陵墓 。但沙贾汗晚年遭儿子囚禁,只能日夜遥对泰姬陵思念亡妻,死后才得以合葬 。这个愛情故事经好事者一再包装代代传诵,感动了无数仰慕泰姬陵的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