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读后感精选

《宋太祖传》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宋太祖传》是一本由王育济 / 范学辉著作 ,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 , 本书定价:85 , 页数:801 , 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 ,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宋太祖传》读后感(一):读完了 。
从三百多页以后 , 就是比较专业枯燥的一些制度啥的东西 , 夹杂一点点赵匡胤的事迹 。实际这本书四百页就能说完 。
如果这本书能把其他几个国家的事情描写一下更好 , 辽 , 南唐这些 , 但视角一直在赵匡胤这里 。其他的着墨太少 。只能去看旧五代史 。
书中的东西 , 大部分王立群都讲过 , 但可能他面向大众 , 一些东西讲的没有这本书深一点 。所以想省钱的可以看看王立群那纪录片 。
《宋太祖传》读后感(二):一本够“份量”的帝王传记
初得此书 , 第一感觉是“份量”极重 。
一方面 , 从目录到后记共计801页 , 皇皇63万多字 , 可见作者所下的硬功夫十分到家 。此书的厚度和重量如此可观 , 可能也是写作时追求穷尽史料所致 , 这从外在形态上体现出严谨历史学著作所具备的厚重感 。
另一方面 , 本书的学术“份量”很重 , 一打开书即是铺面而来的浓浓的学术气息 。两位作者都是国内宋史研究的权威学者 , 强强联手 , 基本上每条论述都言之有物也言之有据 , 考据范十足 , 读之感觉十分踏实可信 。
总体来说 , 这本书可谓代表了目前为止宋太祖研究的最高水准 , 甚至称之为《史记?宋太祖本纪》似乎也不为过 。如果说要为想对赵匡胤深入了解的人推荐一本书 , 当首推此书 。
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 , 帝王将相的历史故事是普通民众普遍感兴趣的 。该书很好地展现了赵匡胤作为古代封建帝王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 提供了理解古代帝王文化的又一把金钥匙 。而从章节标题的设计等方面来看 , 该书也在追求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平衡 , 只看标题就很让人有阅读的欲望 。
关于宋太祖 , 大众最为熟知的故事是三个: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斧声烛影 。这三个故事也分别对应着古代封建王朝极具话题性的三类事件:王朝更替、君臣关系、继承人之争 。我重点看了看第三章中的“陈桥兵变” , 更全面细致地了解了黄袍加身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深切体会到赵匡胤“高明”之处的同时 , 也感受到了作者在全面掌握史料后抽丝剥茧、细致入策的分析 , 尤其是掺杂着人性化、常理性的独特研究视角 。很多之前我困惑的问题一下子就觉得豁然开朗起来 。“陈桥兵变”只是一个结果 , 种子早就在赵匡胤当小兵时一次次地冲锋陷阵中播下 。他的人格魅力使得上级张永德也对其格外尊敬 , 一大批谋士将才也主动投入他的帐下 。“赵匡胤后来之所以没有为种种障碍所阻挡 , 如愿以偿地登上权力顶峰 , 正是实力、机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100-101页)天时、地利、人和 , 最终如此改天换地的大事件发生后 , 开封城内却“市不易肆” , 市面上依旧人来人往 , 赵匡胤由此而创造了一项政治奇迹 。(第121页)这种王朝之间的平稳过渡既昭示出宋代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 , 也为后世各朝代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良性解决方案 。后来二李起兵 , 京城旧臣中却无一人响应 , 这证明了宋太祖在处理后周旧臣问题上的超高智慧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 新臣旧臣都在新王朝的宽松政策中融为一体了 。(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