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普陀寺著名导游词写法怎么样?

各位团友,大家好 。再过五分钟,我们便可以到“千年古刹”南普陀寺了 。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沿革 。南普陀寺最初建于唐朝 。初名普照寺,五代时,改名“泗洲院”,宋时称“无尽岩” 。清康熙二十三年由靖海侯施琅再次重建 。大家也许都知道,在浙江省有座普陀山,那它与南普陀寺有什么联系吗?对,有的 。因为南普陀寺与普陀山普济寺同祀观音,又在它的南边,故称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为子午坐向,依山面海以中轴线为中心,主体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次层层托起,相互呼应 。东西两侧建筑物钟楼鼓楼对称排列,显得雄伟壮观 。各建筑物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带有明显的民族建筑风格 。
各位团友,南普陀寺已到了,请大家下车 。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南普陀寺的山门,这边是西山门,在东边还有东山门 。请大家招头看,“鹭岛名山” 。这是原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山门两边对联为明书法家虞愚所书 。“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 。这道出了南普陀寺依山面海,佛境清幽的情致 。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往佛塔和莲花池参观 。
在我右手边现在大家可以远远看见的是莲花池,夏日荷花盛开时,蓝天、白塔、绿叶、花海,展示出这里清净的佛门净地 。
池后为七座汉白玉如来佛塔和两座万寿塔 。万寿塔高18米,11层高 。为印度佛教建筑风格,顶端层层托起,高耸入云,中部四面有佛法修行的种种雕像,底部为须弥座,又名金钢座 。如来佛塔高5米,整齐有序地排列于万寿塔前 。在塔的中间为放生池 。善男信女在此放生以表自己的慈悲为怀,那么,为什么庙前要设一个放生池呢?其实,放生原为我国的一项风俗习惯,后与佛教“慈悲”教义相结合,成为一种佛事话动,流传至今 。
各位团友,现在请随我入寺参观 。这是天王殿,又称弥勒殿 。天王殿是1920年,会泉法师任方丈时重建的 。它正中供奉弥勒佛,两侧四大天王,背后供护法天神韦驮,这种格局和全国寺庙都是一样的 。
这便是弥勒佛 。它盘坐正中,倚着布袋,袒胸托膝,十分可爱 。相传弥勒为五代梁朝明洲奉化人,号长汀子 。他常常杖着一布袋,云游四方,自由自在,劝人信佛,而且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因此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圆寂时,口含一偈“弥勒真弥协,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人们这才酌情其为弥勒的化身,在我国,常有“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的楹联来形容其皆大欢喜的形象 。

福建南普陀寺著名导游词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