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导游词开场白-导游词写法怎么样?( 三 )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 。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 。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 。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 。”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 。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 。所以,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 。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 。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 。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 。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 。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 。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 。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 。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 。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 。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 。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 。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 。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 。”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 。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 。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