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怎么写?( 二 )


9.人头形铜钩戟: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多功能长柄武器,可勾可刺可横砍,是杀伤力很强的兵器 。刃部铸成形象奇特的人头形,深目浓眉,披发卷须,大耳巨鼻,嘴唇突出,腮部有线条粗而深的唇形纹饰,这一形象显然非华夏人相貌,据考证分析,可能是当时对西周王朝威胁最大的猃狁(xian yun)人 。
10.战国鼎形铜灯:铜灯的灯盏为反扣的器盖,从器腹两侧伸起的两个活动支架将铜盖托起,盖内可燃油点灯 。这件铜灯,作战时携带方便,放下支架,合闭于器腹上,器盖上的一对宽嘴鸭首,扣住活动支架,在鼎内装满燃油时,由于器物制做得严丝合缝,油不易漏出,是一件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匠心独具的精品 。
11.秦编钟:一种打击乐器,大小不同的几枚按序配列为一组,所以叫“编钟” 。这一组编钟来自礼县永兴乡,是公安人员从盗墓者手里追缴回来的 。
12.鹰首形青铜权杖头:永登榆树沟沙井文化墓出土 。鹰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崇奉的猛禽 。鹰头制作生动,突显出尖喙圆眼,严阵以待的神态,这个鹰首权杖头,是部落首领身份地位的象征
13.镶绿松石金耳环:出自沙井文化,约为春秋时期 。金耳环为圆形,下联耳坠,耳坠为镶嵌的绿松石,制作精美,,技术娴熟,器物华贵,应是有身份人所佩戴 。三、丝绸之路的开拓
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作为汉朝使者率领随从出使西域,与乌孙、大月氏、康居等三十六国建立关系 。从此,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 。14.弩机:是一种用机械力量发箭的弓 。
15.转射:汉代边境坞墙或烽燧上安置的防御观察器 。
16.甘肃被专家称作简牍之乡,目前我国出土的汉简82%保存在甘肃 。所谓“简”指的就是竹或木削成的具有一定长、宽、厚度用以写字的薄片 。一般是每简写一行,偶有两行者,字数则因简的长度及字形大小而异,少者数字,多则数十字乃至百余字 。若干简牍编联起来即成“册”,通常一册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我国书籍的最早形态 。
17.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队是1969年10月出土于我省武威雷台汉墓 。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00克(7.15公斤) 。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 。逸足奔腾状,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瞬间 。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 。铜奔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蹑飞鸟的一足上 。精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河西走马、大宛马、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的对侧步的特征,使凉州骏马遨游丝路,势凌万里的不凡气质,通过巧妙的构思经营 。精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