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如何写?( 二 )


思考问题:“坎儿井”为什么能够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
故事导入
林则徐设宴请传教士 。席上自然少不了云南名食——过桥米线 。这过桥米线是将蔬菜、米和肉片加入鸡汤,用砂锅煮熟的 。徐府家人揭开砂锅锅盖,只见锅内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却不冒一丝热气 。这传教士见此汤颜*诱人,香气扑鼻又当是一道凉汤,迫不及待地舀来一勺,倒入口中,只烫得嘴不能合,十分难堪 。林则徐连忙招呼:“我尚未来得及向阁下介绍此汤,实在失礼,多有得罪 。”
那传教士烫得嘴不能合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引入
按照教材3.31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 ℃以上的热水中 。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为 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
学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
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
推进新课
一、沸腾
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
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归纳小结:
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
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
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
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