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读后感锦集( 四 )


他熟读各类外语和经典著作,却因为自己的反战言论而被曾经的“同伴”视为卖国贼,遭到社会主流的驱逐 。他像堂吉诃德一样抱着创造一番事业的野心,却发现除了战争、金钱以外,人们喜爱的不过是市侩式的适度、无聊的娱乐,在这两极之间,他看不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只好不停地沉迷于酒精,又在偶尔清醒的时刻举起剃须刀准备了结自己的生命 。
如果说尖酸的批评注定要带来苦楚,那么本书随后开启的是与之相反的充满戏谑的世界 。
在酒吧里邂逅的女郎——名曰赫米娜,年轻、美丽,温柔中带着戏谑,欢笑里带着嘲讽,与主人公互为镜像,栖息于生活表层(那里是情欲、舞会、流行乐)的另一只荒原狼 。她教他享受他曾经看不起的一切轻浮的娱乐形式,然而待得久了,不难看清这个表层世界还是一样的让人厌倦 。
不管是表层还是里层都丧失了意义,最后一切归于疯狂者的魔术剧院 。在这里,昔日的反战者像玩游戏似的举起了枪支,向无辜的路人进行射击;成百上千的人格如同棋子般被拿捏和重塑;人和狼共同完成的马戏表演;伟大的音乐家在死后偿还时代的孽债……荒唐中有讽刺,上一秒还在甜蜜的天堂,下一秒就落入血淋淋的地狱 。最后荒原狼举刀刺向另一只荒原狼,却不是在约定好的她的指示下,而是出于自身的意志 。魔术剧院的主人徐徐登场,告诉他快乐的秘诀不过是对一切置之一笑 。
戏谑的笑声中有永恒 。
我想起某段小标题为《众神的笑声》中的那句“我最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杀” 。
于是我也笑着合上了书——默契的微笑,或是漠然的冷笑?
《荒原狼》读后感(五):【书单】遗世之书——《荒原狼》书评
我终于可以确认,有些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读并能读得清楚的;有些书也不是写给所有人的,只因少数人而存在;有些书更不是成型在出版的那一刻,甚至不是在读者翻看的那一刻,而很可能是阅读结束后未来的某一瞬间才最终定型 。
黑塞的《荒原狼》便属于各类极具个性的小众书籍中的一本,这本书的定位便如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所示——仅为狂人而作 。
初读此书,我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作者的每一句话直达我层层设防的内心深处,让我不禁怀疑作者是否跨越一个世纪的时光从过去窥伺我此时难以言述的思想,盗取成他笔下的文字,鲜活生动 。这种匪夷所思的共鸣,让我不由自主的对镜而视,既是渴望又是担心地想要知道——镜子里是否也显现出一匹狼,一匹行走于一望无际的荒漠原野中的荒原狼!
这种神奇的联动,印证了读书的一个目的——更好的表达!我们通过选择心仪的作品来获得同类人的认可,同时也让不善语言的自己借由作家之口——最为理想而杰出的代言人——呼喊出内心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