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

1、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区,有一个地方叫户县 , 也就是现在的(hù)邑区 。在它的南部是秦岭,北面挨着渭水 。户县县城位于距离西安45公里 。县城东边有高冠河、沣河,挨着长安县;县城西边有白马河 , 与周至县为界;县城南边依靠秦岭分水岭,与宁陕县接壤;县城北边依靠渭河,与兴平县隔岸相望;县城东北与咸阳市相接 。整个户县区域东西最宽可达三十公里,南北最长可达五十三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282平方千米 。截止到2018年 , 常住人口将近56万 。
秦汉时,户县不仅属于上林苑辖区 , 而且还是建都在长安的11个王朝(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的京畿之地 。由于历史上户县交通闭塞,战略上并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 历史上大的战乱比较少,经济相对稳定 。
在近代的考古发现中,户县共发现了十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了远在公元前40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 , 先民们就已经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氏族文化 。在天桥公社丈南遗址的粮食窖穴中曾发现了碳化粳稻,说明氏族社会时期已种植水稻 。
据《户县志》中的记载,在夏代,邑区属于有扈氏国,这个地方算是夏的属国 。有扈氏国是邑区地区建置最早的记载,这也就是邑区这个名字的起源 。当年夏王启讨伐有扈氏,在甘(今户县西南一带)这个地方进行了战斗,有扈氏站败 。到了商代,户县有崇国 , 其后有丰邑 。
后来,秦孝公设置了县 , 秦朝属内史;汉属右扶风;三国时期 , 魏属扶风郡;北朝及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代除梁属京兆郡外,唐、晋、汉、周及北宋、金皆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 。
明代和清代,户县隶属于西安府;1914年到1927年,也就是民国三年到民国十六年,户县隶属于关中道;到了1936年,也就是民国十六年至二十五年,户县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 。
1949年5月21日县解放后,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军分区管辖;1953年元月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1961年8月归咸阳专区管辖 。一直到了1964年9月10日 , 因为“县”这两个字比较生僻,经国务院批准,将“县”改为“户县”;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又到了2016年 , 经国务院的批准,撤销了户县,设立西安市邑区 。
陕西省的户县 , 为什么要改名为邑区 , 其实是因为政策所致 。2016年11月24日,国家同意了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开始陆续批复撤销户县,设立为西安市邑区 。
2017年9月9日 , 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户县之名就此停用,改为了邑区 。邑区 , 位于西安市的西南部,北邻渭水,东邻长安,西靠周至县,总面积达1282平方千米 。
户县撤县设区,本是大好的事情,但因为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县”“区”都属于地名专用词,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叫“户县区”明显不妥,于是思来想去,户县最终改名为邑区,这“邑”的名字,虽然从汉字角度看来显得有些生僻,但却是真正的正本清源、尊重历史 。
邑区地处陕西关中的渭河流域,因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 并诞生了原始的氏族文化,为后来国家邦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夏朝建立后,邑区为有扈氏,是夏朝的属国,商朝时期为崇国、丰邑,都是商朝的属国,后来到秦朝时期,邑区属内史管辖,秦朝灭亡后,汉朝初期,设置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汉武帝时期属右扶风,东汉后又属右扶风 。
事实上 , 自从邑区在汉朝被确定了县的建制后,之后的历史发展中 , 县名和县制等从未改变,只是隶属关系上一直在变更 。三国时期 , 设置雍州三辅,下设八郡,县就属于始平郡,后来到北魏和西魏甚至是隋唐时期,它仍叫县,属京兆郡 。
时至北宋,全国被分为十五路,当时长安被设立为山西路 , 后来陕西路改为永兴军路,而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 。元朝后,陕西设行中书?。孪搅罚厥舴钤?。
明朝建立后,在沿袭元朝制度的基础上,对陕西仍设行中书?。?376年,设置陕西布政使司,此时的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之后到清朝甚至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县的名字都没有任何改变,只是隶属关系上有所变更 。
194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 , 将县改为户县 , 1983年,户县划分为西安市管辖,一直到2003年,户县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撤县设区的长跑,最终成功,改名为邑区 。
正如《地理志》记载,古邑国,有户古、户国、甘亭、邑至秦改为邑 。典籍《辞海》里面则显示:侯之地为,位于长安西南、涝河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邑、汉置县、即今陕西省县 。户县回归曾用地名,的确是历史的选择 。
陕西省的户县 , 在1964年之前叫做“县 ”,因为是古字 , 后来更名为户县,但是为了正本清源、尊重历史,在户县撤县设区的时候又改回秦朝的名称“邑” 。
陕西省的户县,改名诶邑区 , 是为了尊重历史 。和户本是同音 , 西汉初年就设立为县 。所以借着撤县设区恢复了户县原名 。

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

文章插图
2、邑区与户县的区别是什么?也就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邑区与户县实质上是没区别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不同时期(2016年11月24日之后与之前)对同一个地方的行政称呼不同 。
陕西省西安市邑区 , 原称(hù)县、户县 。下图为邑区标志性雕塑“逐日”
邑区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南依秦岭 , 北临渭河,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三个副中心城区之一,距西安主城区18千米 , 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 。截至2019年3月 , 邑区下辖8个街道、6个建制镇,另设有1个景区管理局 。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户县 , 设立西安市邑区 。2017年9月9日 , 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成为西安市第11个区 。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围棋之乡 。 
2018年,邑区常住人口55.8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26亿元 , 分产业看 , 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7.5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11.8:43.3:44.9 。
扩展资料:
邑区的自然及地理
邑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接壤 , 北临渭水与兴平市隔岸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毗邻 , 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 。东西最宽处30公里,南北最长处53公里,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38477公顷,灌溉面积33396公顷 。
南部山区除秦岭梁为东西走向外 , 其余山梁均为南北走向,山势陡峭(45度以上),峰峦重叠 。按地表形态分为中山、低山、陡坡 。
中山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分水岭陡峻,起伏较大,多为对称山脊,山脊有孤峰存在,各山岭由南向北呈叶脉形分布,形成大小支脉175道,成为各沟峪的分水岭 。下图为邑区紫荆花海:
较高山峰有11座:首阳山、凤凰山、方家梁、土坡梁、九华山、木咀梁、万家岭、圭峰山、郭家山、宛华山、天空岔梁 。河谷一般呈“V”型,谷宽5―20米,河谷切割不对称 。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 , 不宜农耕,现多为林地及荒山草坡 。
低山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之间 , 山脊起伏不大,分水岭成浑圆形 。山坡堆积物较多 , 低洼处保留有黄土状砂质粘土,厚度5―20米 。有的地方为土、石、岩屑混合物 。河谷一般呈“V”形,宽度在25米以上,个别地方为“箱形谷” 。由于坡度较缓,且有一定的黄土沉积,多为山区农耕地 。
北部平原构造上属渭河地堑的一部分,按地貌特征可分秦岭北麓山前洪积扇、扇缘洼地、黄土台原、渭河阶地及河漫滩地,海拔600―388米 。洪积扇分布于山基线以北,童家滩、郝家寨、南斑竹园、仝夏堡、余下村、焦将村、高力渠、草堂寺东西一线以南 。
邑区地表坡度0度30分至4度,地势较高 , 水利条件较差 。扇缘洼地分布于洪积扇以北,秦渡镇、牛东村、牙道村、县城、格家庄、甘水坊东西一线以南,地表坡度小于1度 , 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但排水不畅,雨季地表常积水 。
黄土台原分布于扇缘洼地以北 , 文义村、王守村、坳河村、涝店、甘河村东西一线以南,即眉坞岭地带,地表坡度小于1度,未受渭河冲积影响,为原生黄土沉积,土层深厚 。渭河阶地南与黄土台原界线明显 , 分布于眉坞岭以北,渭河防洪堤以南,为河流冲积而形成 。
河漫滩系防洪堤以北渭水漫滩 。地面从南向北,从西向东微倾斜,土层深厚 , 土质肥沃 , 是邑区主要粮食产区 。
区域在东经108°22′至108°46′ , 北纬33°46′至34°16′之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邑区
                        西安市邑区人民政府网――自然地理
邑区就是原来的户县 , 县改区了 。
要说区别,一是邑区比户县高半级(区长和区委书记应该是副厅级,县长和县委书记是正处级),二是乡镇要改为街道办事处 。
这里有什么大学吗?
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

文章插图
3、户县为什么改名叫邑户县改名叫邑是因为2015年申报“撤县设区”的时候,户县备用名叫“西户区”,但是民政部要求更改地名,必须要有专家论证环节 。所以后来由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做出了15万字的户县地名认证报告,最终敲定“邑区” 。邑区原称县,到了夏朝时期,因“扈”与“”通用而得名 。汉朝时期 , 皇帝在此地设置了县,县这个地名从此用了数千年 。到了解放后,改县为户县,因为当时“改繁就简”的要求,县同样也实行了,所以就改复杂的“”为“户” 。后来,户县县级行政也升级为区级行政 。
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

文章插图
4、西安户县人怎么样好 。户县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西周以来就是十三个封建朝代的京畿之地,群体文化素质较高,经济较发达 。女孩子落落大方,思维敏锐,思想较深厚外敛而内秀能吃苦,男孩热情,能干能吃苦,顾家,总之江西户县的人都非常好 。
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

文章插图
5、陕西省的一个县,因名字生僻改名,“T”这两个字你认识吗?在陕西的西部地区,有一个地方叫做周至县,它的原名是“T”(zhōu zhì ) 。周至县属于西安市管辖,在地理位置上,它属于关中地区,南面靠着秦岭山脉,北面于渭河相依,东面与邑区相接壤,西面则是和眉县与太白县相邻 。总体来看,周至县西南方向比东北方向高,气候适宜,总面积将近三千平方千米 , 总人口大概六十多万 。
一、“周至”改名的原因
说起“周至”这个名字 , 这是在1964年才进行更改的,这个地方原名叫做“T”,至于改名的原因 , 大家也不难看出 , 是因为“T”这两个字太多生僻,所以才使用了它的两个同音字“周至”,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
至于具体的改名原因,这就和一个人的一篇文章大有关系了 。在1964年的时候,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这篇文章中提到“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 。”
当时的陕西省有很多地名都比较生僻,经过国家的批准 , 陕西省当时有十四个市县的名字被修改,然后就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县也因为相同的原因改名为户县,但是在前几年的撤县设区过程中,户县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字,改成了邑区 , 那么周至县如果也撤县设区,会用哪个名字呢?欢迎大家讨论 。
二、“T”地名的起源
要说起“T”这个地名,就非常古老了,从出现以后,大概沿用了两千多年 。“T”二字的历史与文化含义十分厚重,这要从周代说起 。
从《旅鼎》、《班簋》等西周时代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 , 我们可以找到:T这个名字应该是起源于周文王的曾祖父诸T宗庙 。在此之后 , 有很多类似的地名产生 , 比如T山、T师、T邑等 。
“T”的本意是歃血起盟的意思,而“”这个字,是用来代替当时的“室”字 。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意思就是为了抵抗外敌的入侵,在宽阔的大厅中举行誓师结盟大会的意思 。
三、周至县的历史沿革
在古老的尧舜时代,这个地方传说是属于骆国管辖 。到了西周的时候,是属于当时的京畿 。春秋时期,这个地方又属于秦国管理 。战国时期,属于武功管辖 。再到了秦代,又隶属于内史管辖 。
到了汉代 , 周至先后隶属于雍国、中地郡、左内史、右内史 。一直到了公元前104年,也就是太初元年,开始设置了T县 。到了公元27年,也就是建武三年,T县并入武功县,隶属于扶风郡管辖 。
到了西晋时期,在公元313年重新设置了T县,隶属于当时的扶风郡管辖 。后来的北魏、西魏基本沿袭这个建制 。
在北周时期,T先后隶属于终南郡、恒州管辖 。到了隋朝,T县隶属于京兆郡管辖 。到了唐朝,在公元620年,恒州被废除 , T县隶属于稷州管辖 。后来又先后隶属于雍州和稷州 。直到公元742年,将T县改名为宜寿县,隶属于雍州管辖,公元757年恢复了T县的建制,隶属于京兆府管辖 。此后的历代 , T又先后隶属于大安府、凤翔府、安西路、奉元路、西安府 。民国时期,T先后隶属于关中道、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行政督察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T又先后隶属于咸阳专署,宝鸡专署、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西安市管辖 。
认识 。这两个字读音为T(zhōu zhì ) , 是个县名,在中国陕西省 。今作周至 , 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
T读作[zhōu zhì ],是陕西中部的一个县名 , 因为字哎生僻了,所以现在改为了周至县 。
T(zhōu zhì )是在陕西关中地区靠近眉县与太白县的一个县城,后来改名为了周至 。
【户县改名鄠邑后的尴尬,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邑区?】认识,T县因为这个字很多人不认识,现在只能把它写为周至县,这个县离西安不远,它在宝鸡咸阳这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