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散文集 。它由十篇散文组成 , 较完整地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 。
在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同时,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批判,对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反动势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使革命青年从文章中得到了战斗的热情和反抗旧势力的决心和勇气 。
《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1、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文章中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
2、表现了作者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
3、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
4、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
5、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2、《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是哪些?《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 , 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
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 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 , 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朝花夕拾》介绍: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 , 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3、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 , 读起来兴趣盎然 ,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 , 到11月结束 。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 , 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
《朝花夕拾》共收入十篇作品 。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实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 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 , 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其中不少作品被纳入初中课本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可见它对教育事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啊 。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 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 , 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 , 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 , 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 , 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外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主要部分 。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粗俗无知)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 , 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 , 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 , 勒令他背书 。但是 , 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 , 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 。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严厉、慈爱)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 , 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自私、阴险)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是鲁迅先生颇为敬畏之人 。
其他人物
《父亲的病》中两个庸医陈莲河和叶天士:自高身价,毫无真才实学,医蛊不分,草菅人命 。
母亲:朴实,慈爱,爱护孩子,端庄 , 知书达理 。
无常:爽直,公正 , 善良,颇具人情味 。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远房叔祖:爱花的读书人,藏书 , 字画 , 花草众多;喜欢舞文弄墨 , 寂寞,悠闲而疏懒,喜爱并尊重小孩子;胖而和蔼 。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4、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是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
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 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
《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在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痛苦历程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既是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之外,鲁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是研究鲁迅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 。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文章插图
5、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是以鲁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
《朝花夕拾》既是了解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之外鲁迅思想的另一个侧面,是研究鲁迅博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另一把钥匙 。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朝花夕拾》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 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 , 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 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 , 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