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增订版)读后感摘抄( 五 )


或许我们不难发现,鲁迅把“圆规”用在《故乡》里的杨二嫂身上,是如此有趣又贴切:裹脚女人与圆规多么形似,圆规的计算与杨二嫂的算计,又构成了那般讽刺 。
毕飞宇还是比我们领先一步,圆规是当时的高级科技词汇,放在小说里其实是跳脱的 。他注意到,圆规的形容是基于“我”的目光,“这一来,作者的书写角度就确定了,杨二嫂的描写不再是客观描写,而成了‘我’的主观感受 。‘圆规’这个词不属于杨二嫂,只属于‘我’ 。你去喊杨二嫂‘圆规’,她不会答应你的,她不知道圆规是什么 。”
自始至终,毕飞宇透出一种笃然 。他称《促织》是伟大的史诗,足以和写《离骚》的屈原、写“三吏”的杜甫、写《红楼》的曹雪芹比肩 。这样的赞美,大概不会有第二个人讲得出来 。
但,这是不是另一种阐释的暴力呢?他叫我们放心,“小说是公器 。阅读小说和研究小说从来都不是为了印证作者,相反,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 。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 。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 。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 。”《小说课》的出现,其实也是读者的福 。
??微信图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