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1、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第五章 。法特莱克训练法是一种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混合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的耐力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学第五章中讲到了法特莱克训练法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

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文章插图
2、有没有人告诉我,法特莱克训练手段是怎么一回事?法特莱克训练法是瑞典中长跑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 。从本质上讲,它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加速跑与慢跑交替进行,速度比较随意的一种方法 。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这种训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以及游玩心态使运动员放松 。比较典型的是提高速度,直到到达某棵树、交叉路口或者田地的另一边时降低速度;当你感到已经放松身体与心态的时候,再提高跑步速度 。这种跑步的好处是:在军事训练或耐力比赛中 , 当有追赶竞争对手的机会时 , 能够为身体能量做储备 。从本质上讲,就好像让自己的身体从第五档降到第四档、第三档 , 并且在加速时提供身体上的能量储备 。
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文章插图
3、田径竞技运动经典训练方法 田径竞技运动经典训练方法
田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竞技运动项目 , 是最早开始科学化训练的运动项目之一 , 也是诸多现代竞技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发源项目 。
(一)法特莱克训练
出生于1919年的瑞典中长跑运动员贡德-海格是第一个进行法特莱克训练的运动员 。1939年他20岁时到瑞典北部服兵役,由于其驻地没有训练场地,且紧张的军事训练也不允许他进行专门的运动训练,所以他不得不因地制宜在驻地附近的丘陵森林小径上进行训练 。他每天坚持进行5000m以上的越野长跑,其训练尽可能利用丘陵的自然走势,在形式上大致分为:上山跑、下山跑、丘陵跑和平地跑4种方式 , 在强度上分为: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3种类型 。海格充分利用了丘陵的地形环境,进行了以轻松的中、低强度跑为主,以快速冲刺跑为核心的训练 。这种以快速跑、大步幅跑和放松跑构成的越野跑,后来被当时的瑞典国家队教练胡梅尔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将其命名为法特莱克训练法,在瑞典语中该名词是儿童游戏的意思 。
通过法特莱克训练,海格的运动成绩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他在多个中长跑项目上总共15次打破了世界纪录,其中有10次是在1942年坚持了2年法特莱克式训练之后的82天内完成的,由此可见其具有非凡的竞技能力 。海格的巨大成功也使法特莱克训练迅速成为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首选训练方法,该方法不仅被田径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沿用至今,而且也成为其他对耐力需求较大的运动项目训练的重要手段 。
作为20世纪初田径训练方法的一个最突出创新 , 法特莱克训练与其之前的耐力训练方法相比,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提高了训练的负荷量
它将20世纪初较低的训练量明显提高到较高水平 。海格的平均周训练跑量达到50km(而之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训练量普遍只能达到其一半或2/3) , 大量的中、低强度为主的训练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由此使他能够在从1英里到5000m的多个项目上都取得优异成绩 , 并且能够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连续10次打破若干项目的世界纪录 。
(2)仍然重视少量的高强度训练
海格每周都保持约1/4的跑量作为高强度负荷,手段基本是800m左右距离的冲刺跑,这些强度跑一般都掺杂在10km左右的法特莱克式越野跑中,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无氧乳酸代谢能力,而且也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与无氧的变速跑能力 。
(3)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由于法特莱克训练是在丘陵地带进行 , 运动员一般是穿普通运动鞋在柔软的草地上训练,所以可以有效地降低奔跑时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避免或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
当前,随着人们对耐力训练生物学基础认识的日益深入,法特莱克在田径中长跑训练中的角色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反而还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和发展 。持续的中低强度跑已成为发展有氧能力的有效训练手段,蜿蜒曲直的丘陵地貌对运动员的关节、韧带和小肌群具有不可替代的训练功能 。另外,该训练方法已不再是田径中长跑的专利 , 很多项目,尤其是球类项目,已经将该种训练作为发展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
(二)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的问世同样源于一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成名 。德国的鲁道夫-哈彼格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间歇训练法而连续打破400m和800m世界纪录的中跑运动员,他在1939年就分别创造了400m跑46s和800m跑1min46.6s的世界纪录 。哈彼格与第一个使用法特莱克训练的海格是同一时代的运动员,他的教练是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的体育教授沃德马尔-戈施勒 。他们起初也学习和运用了当时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芬兰的帕弗-努米的训练方法,其后也借鉴了海格的法特莱克式训练 。但善于钻研的戈施勒教授认识到这些方法均存在负荷量和强度刺激不够,以及随意性太强不便精确计算的缺点和不足,于是他就将芬兰人努米的训练和瑞典的法特莱克训练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将法特莱克的训练由自然环境搬到了标准的田径场进行,这样既沿用了该训练法的变速方式,又进一步提高了训练的强度,同时还便于精确地设计跑量和间歇的时间,在整体上进一步增大了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强度,提高了训练的质量 。
戈施勒教授在1935~1940年间一直同另一位德国杰出的心血管专家哈尔博特-莱恩戴尔一起工作 , 他们为间歇训练设定了5个基本要素:跑的距离、间歇恢复、跑的重复次数、跑的时间和恢复过程中的状态 。同时 , 他们还为间歇训练建立了控制标准 , 即在一组间歇跑后心率应达到170~180次/min,在90s的间歇后心率应恢复到120~125次/min,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训练 。如果心率在90s的恢复期没有恢复到该水平的话,那么就说明跑的速度过高或距离过长,反之则说明跑的强度和距离不够 。长期接受间歇训练的捷克运动员扎托皮克,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一举获得5000m、10000m和马拉松3块金牌的卓越表现,进一步奠定了间歇训练在世界耐力训练方法中的统领地位 。
间歇训练可以说是现代运动生理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运动训练的典范 。该训练方法的核心是对运动员处在不完全恢复的条件下施加反复的刺激 , 以此达到改善心血管系统,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 。间歇训练之所以能够有效发展运动员的耐力主要在于其能够有效增大心脏的功能,在负荷阶段心脏压力工作可以增加心肌的体积,而在间歇阶段心脏容积工作可以增大心室的容积 。在戈施勒和莱恩戴尔之后又有大量的体育科研人员对该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瑞典生理学家阿斯特拉德在间歇训练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 , 证实了合理的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能够使身体达到最佳的生理变化 。目前,间歇训练方法已经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被划分为短距离(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发展ATP和CP供能代谢能力)、中距离(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发展无氧乳酸供能代谢能力)和长距离(时间)中、低强度间歇训练(发展有氧供能代谢能力)等不同的间歇训练类型,至此间歇训练已成为20世纪田径训练中的一个机理清楚、效果显著和便于应用的耐力训练方法 。
间歇训练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运用普遍的耐力训练方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很多教练员不清楚间歇训练仍然可以分为不同的强度类型,简单地将其直接与“高强度”挂钩 , 不仅缩小了该训练方法的运用范围,而且助长了训练强度比例的增加 。
(2)对间歇训练的生理学机制缺乏深入了解,不能科学地设计和应用该训练方法,尤其是不能根据专项需求和运动员个体状况把控间歇训练的量与强度、训练与间歇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响甚至削弱了该训练的质量 。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 。
(三)“板块训练”模式
20世纪70年代,已达到极致的大运动量训练将世界竞技运动训练推到了一个必须思变的转折点,如何突破大运动量的瓶颈,如何在避免或减少大运动量所带来的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风险的同时继续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成为摆在当时竞技运动训练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该背景下,原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长期和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板块训练”模式 。
“板块训练”的问世同样源于田径训练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 , 维尔霍山斯基就开始从事田径跳跃项目的教练工作,在一次对运动员力量的长期训练效果的研究中,他的一名女受试者因故中断了实验,但在恢复训练后她的力量水平却出现了比没有中断训练受试者的明显提高 。之后维尔霍山斯基对一组女子运动员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 其结果证明当她们中断训练之后,其平均力量水平出现了高达30%的增长 ,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长期训练延迟效应” 。维尔霍山斯基并没有止步于这一研究成果 , 在他随后对田径跳跃和短跑等项目运动员的跟进研究中,进一步将“长期训练延迟效应”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为2个阶段,并总结出以下原则:
◆“训练延迟效应”的形成分为2个阶段:积累阶段和实现阶段 。在积累阶段,由于运用了高度集中的力量训练负荷,机体的疲劳导致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均出现下降,而到了实现阶段由于训练负荷的降低其力量能力出现暴发式“反弹” 。力量指标在积累阶段下降的越多(在允许的范围内) , 其延迟效应在实现阶段的增长则越大;
◆如果运动员在积累阶段的训练负荷过大(超出了机体适应的范围) , 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竞技能力的下降,此时机体不仅不会表现出“训练延迟效应” , 而且还会导致运动损伤;
◆“训练延迟效应”的大小和长短取决于积累阶段训练负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理论上说,训练延迟效应在实现阶段的大小和长短应等同于积累阶段负荷的大小和持续时间 , 所以运动员积累阶段训练负荷的最佳化(大小和时间)决定了运动员在实现阶段能否调动机体的最大潜能并最大化的获得训练延迟效应 。一般认为,“长期训练延迟效应”的积累阶段应该为6~12周 。
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文章插图
4、法特莱克法是一种什么练习手段“法特莱克”是瑞典语的一个词,意思是“速度游戏” 。它是指练习者根据
野外的不同地形,以适应地形的速度,由小到大地任意选择距离和负荷强度 , 发展有氧和无氧耐力以及专门性耐力的方法 。把快慢间歇跑、重复跑、加速跑和走等不
规则的混合在游戏中 。其特点是强调心理方面的负荷分配原则,以趣味盎然的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法特莱克跑能有效发展练习者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提高耐力素
质;又能利用阳光、新鲜空气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调节情绪,锻炼意志,在灵活、欢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 , 提高训练效果 。
丰富的地方方法的
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文章插图
5、各种跑步方法 各种跑步方法
各种跑步方法, 每个人对于跑步的目的和追求都不一样,所以也就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在我们的日常当中跑步也是很常见且是最简单的一种锻炼方式,以下了解各种跑步方法 。
各种跑步方法1
1、亚索800
“亚索800”就是通过800米跑,来进行马拉松训练并预测完赛成绩 。
亚索800标准训练是以在操场跑完10组800米跑为例 , 每组800米完成的时间相同,并且每组间隔的休息时间与完成800米时间相同 。如果你能完成上述标准训练 , 以多长时间完成每组800米跑,那么最后你参加马拉松的完赛时间就是与800米近乎相同的数字 。
在马拉松比赛前的2-3个月开始亚索800的训练,每周一次 。第一周跑4组800,接下来的每周增加1组,直到10组 。最后一次训练至少要放在赛前的10天 , 最好是赛前14-17天左右 。
2、MAF180训练法
MAF即为最大有氧心率 。MAF训练法曾经被应用于很多马拉松和铁人三项选手的训练中 。这种训练方法的特点为训练强度比较低 , 无论专业运动员 、跑步爱好者、初学者、妇女、老人、受伤过的运动员,都能很容易的去适应这个训练方法 。
MAF180是一种把身体切换到依赖脂肪燃烧获取能量的训练方法,可有效促进脂肪燃烧,也就是说MAF180是一种特别适合减肥的跑法!
【什么是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运动训练学第几章】 如何计算自己的训练最大心率呢?首先180减去年龄,然后根据健康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和减少心率 。如果要实施MAF180训练,有一块心率表是极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心率表,那么在运动中或者运动后停下来 , 搭脉搏测量心率也可 。
3、法特莱克跑(fartlek)
法特莱克训练的内容大致如下:先作5-10分钟的.轻松慢跑作为热身,然后进行20-30分钟左右自由放松的速度稍快的跑 , 途中还可根据训练场地的实际地形,进行50-100米不等距离的上坡加速跑或下坡冲刺跑8-10次,接下来做5分钟左右慢跑调整,再进行几组30秒-1分钟的快速冲刺跑,最后以慢跑和其它整理活动来结束训练 。
整个训练过程依训练目标而定,时间以60-90min为宜 。
4、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是丹尼尔斯博士针对不同跑者的不同强度用训练点数来代表跑步的实际效果,可以让跑者在跑步的总体压力方面对不同强度训练进行效果评价 。
5、长距离慢跑(L.S.D.)
长距离慢跑对跑者有非常大的好处 , 他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量、 提升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以及让身体适应脂肪作为燃料 , 从而成为长跑能量的强大来源 。
中低强度运动时 , 脂肪供能比例较高 。该强度下的LSD训练可以提高脂肪供能效率,让你的马拉松后半程能量供应不再“捉襟见肘” 。对于LSD来说,建议30-150分钟,即使你在备战马拉松比赛也必须控制在150分钟之内 。
上面讲到的这五个主流马拉松训练方法,不知你最偏爱的是哪一个?是累到气喘吁吁的亚索800?还是轻松的MAF180?还是花样变多的法特莱克跑?还是自由掌控强度的丹尼尔斯跑?或是减肥必备的LSD?
你都可以通过介绍去尝试一下,到底哪个更适合你的状况 。
各种跑步方法2
跑步技巧
跑前先作充分的准备运动,运动可以强身,但若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则适得其反 。若速度太快,步伐太大,足部落点不正确,则易导致运动伤害 。因此,正确的跑步技巧是热爱运动的你不可不知道的 。
“前倾姿势”是有效跑步的秘诀
这种姿势不仅能减小关节负担还能相对减小运动强度、延长运动时间 。其实早在1977年俄罗斯运动学家尼古拉斯-罗马诺夫就发明了这种跑步姿势,只是有批评学家怀疑用这种姿势跑步会增加跟腱的负担,才一直没有被推广 。直到5年前,英国三项全能队开始使用这种姿势跑步,虽然训练强度减轻了,但是训练效果却更好 。另外,墨西哥的一位三项全能运动员采用了“前倾姿势”练习2年之后,在2002年世界铁人三项赛中获得了她所在年龄组的第二名 。因此,随越来越多的专家、教练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取这种科学的姿势来跑步,在欧洲 , 还有专门的俱乐部和课堂负责传授、推广这种跑步姿势 。
在“前倾姿势”中,跑步者的身体要向前倾,双脚不是向前伸,而是从地面提起后直接落在身体重心所对应的垂直线上 。这样一来,不是大腿带动身体向前运动,而是身体带动大腿迈步 。练习者的感觉就像开着马力强劲的车 , 不但不会觉得累,反而会觉得动力不断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前倾姿势”还可以减轻50%膝关节所承受的负担,运动伤害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小 。
一般跑步时,腿在后蹬的过程中身体会有向前并向上的冲势 。腿部向前摆动,脚的落点在身体重心的前面 。
在使用“前倾姿势”跑步时 , 人体会有一个很强的冲力 。双脚被大腿后侧肌肉迅速带动,被轻轻地从地面提起 。因为人体不会有冲势,身体重心(一般集中在臀部)保持在一个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每分钟的步频可以达到180次 。
腿部动作:脚在著地时,足部正好在膝盖正下方,保持膝盖微弯,可以吸收地面冲击力 , 减少膝关节受伤的可能性 。跑步时身体保持正直,以脊椎
来支持身体大部份的重量,肩 膀稍微向后,骨盘稍微向前,眼 睛直视前方
手臂动作须维持身体平衡 , 与身体保持一点距离,手臂必须放松 , 并配合脚步摆动 。
呼吸方式:跑步时摄取
足够氧气是很重要的 。若无充分氧气供应运动的肌肉,则无法持久运动 。腹式呼吸可不断供应氧 气给运动的肌肉,也可预防跑步时引起的侧腹痛 。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正确的跑步技巧 , 正确的技巧能使全省放松 全身,才不易导致疲劳 。
各种跑步方法3
正确的跑步姿势如何掌握
在跑步的时候,用前脚掌先着地或整个脚同时着地的话 , 会对小腿前部的胫骨及膝关节造成损伤,并且会强烈刺激小腿肌肉,造成小腿变粗;如果跑步姿势是尽量用脚跟先着地,然后由脚跟滚动到脚掌 。
这样跑可以减少跑步对踝关节压力,避免受伤 。脚落地时的膝关节保持微曲,不要挺直,对膝关节有一个缓冲作用,还能拉伸小腿,对小腿肌肉的刺激并不强烈 。这种跑法就不会使小腿变粗 。
跑步时 , 我们需要运用全部腿肌才可把身体跃起 。其中主要是前大腿肌肉出力,但却难免会用到小腿肌肉 。为了避免出现萝卜腿,跑步完毕后,你可做些拉筋运动,来松弛紧绷的肌肉 。
即使采取了正确的跑步姿势 , 女性朋友在慢跑初期仍会感觉小腿是在“长粗”,这是因为经常跑步后 , 小腿很疲劳、发僵、发硬、有紧绷感,让女性朋友产生变粗的错觉 。
提起跑步 , 很多人都认为它是无氧运动,其实不然 。当跑步强度大,剧烈的时候就是无氧运动 , 比如100米、200米、400米等短跑 。短跑者都是采取前脚掌着地,这样跑得更快 , 也需要强有力的小腿肌肉 。
因此,你会发现短跑运动员小腿都粗 。当跑步强度低,时间长的时候就是无氧运动比如马拉松等长跑,他们每天都跑十几公里,他们的腿只会更细更匀称,并没有变粗 。
因此,避免小腿变粗的瘦身方法除了采取正确的跑步姿势外,还要采取强度低 , 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下的慢跑,它消耗的是体内的糖和脂肪 。
慢跑的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最多可进行1~2小时 。但速度不能太快,要把心率控制在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内,也不能太慢,否则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20分钟以上的慢速长跑不但能大量耗尽体内的糖原,而且要动用体内的脂肪 。由于慢速长跑不很剧烈 , 不会使机体过分缺氧,故有助于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