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

1、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抹香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不结冰海域,抹香鲸身上的鲸油、鲸肉和龙涎香 。其中鲸油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在早期电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人们会将鲸油燃烧用来照明 。抹香鲸的体内还会有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呈灰色或者微黑色,是一种蜡状物 。这种物质刚刚被取出的时候非常难闻,甚至可以用臭气形容它 , 然而当这种物质被晾干之后会变成琥珀色 , 用火点燃之后会散发出一种酸甜的气味,被这种气体熏过的衣物和针织物会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这种香气经久不散 。正是由于抹香鲸身上的这三种宝物 , 使得它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被捕杀的情境 。
据调查,在1961年的捕鲸季,大约有六万六千头抹香鲸遭到捕杀,直到现在,抹香鲸依然没有摆脱濒临灭绝的危险 。那么,动物保护协会应当如何保护它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护抹香鲸 。
建立抹香鲸保护区 。保护抹香鲸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 。建立抹香鲸保护区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类活动对抹香鲸的干扰,使之可以生存在它们最适宜的环境之中 。加强海洋净化的力度 。严格管控污水排放 。人类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如果随意地排入海洋,会把大量的病菌和有害物质带给海洋,如果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了海洋生物的体内 , 会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禁止对海洋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滥捕滥杀,过度开发海洋内的能源会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 而且这些项目会带来大量的垃圾,这些活动导致的清洁工作很难做到不影响海洋生物,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 。加强立法、加强对人们的海洋知识科学普及 。如果保护海洋有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违法必惩,会有效地保护包括抹香鲸在内的多种海洋生物 。
解救抹香鲸,保护海洋动物,我们不应该等到它们真的濒临灭绝时才伸以援手,更应该提前预防,提前保护 。保护海洋洁净,保护生态平衡不应当变成一句空话,我们能为海洋生物做的还有很多 。
抹香鲸属于国家2级保护动物 , 动物保护协会一般是通过呼吁减少对抹香鲸捕杀的方式来保护这一物种,另外,这一组织也通过解救误入捕鱼网的抹香鲸来对墨香鲸进行救助 。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有三个,第一建立档案卡,给现有的鲸鱼做标记,记录行踪 。第二,设置动态维护小组,做监管和研究病例 。第三推动立法 。
抹香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呼吁人们不要捕杀抹香鲸,保护抹香鲸的生存环境,从自身做起 ,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抹香鲸是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应该严禁捕捞抹香鲸 , 对贩卖抹香鲸的人进行制裁,并保护好抹香鲸的栖息地 。

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

文章插图
2、鲸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只有虎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他的都不是,其它的还可以私捕,也可以买卖 。
虎鲸:大?。撼錾?.1-2.4公尺 , 成体8.5(雌)~9.8公尺(雄),体重7,500-10,000公斤 。
形态特徵:背鳍明显高大(雌0.9公尺镰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 , 吻钝而短,不明显 。胸鳍大,卵圆形,雄体可常至两公尺 。其黑、白对比体色是最好辨认特徵之一,主要为黑色,但在眼后尾鳍下、生殖器两侧及腹部是白色,背鳍后两侧有灰斑,每侧颌齿10-12枚,大型且内弯 。
自然史:据研究,在北太平洋东岸由华盛顿州至阿拉斯加,有两类虎鲸,一为居留者,一为过渡者,其在生态,体色、外形,皆有差异,近美加边界的居留者主摄食鱼类,过渡者则摄食海洋哺乳类 。其社群结构非常稳定,是人类以外最稳定者,个体可终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体中;群组有雌雄性及幼鲸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认,每群可有1 – 55头,一般居留群较过渡群为大 。
分布:全球性,甚有进入淡水河记录,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区较常见 。
易与混淆者:本种团体大 , 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纹,及易辨识,但在远方 , 一群没有雄性个体高耸之背鳍的虎鲸群可能与花纹海豚及伪虎鲸有些类似 。● top 灰鲸
灰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鲸类 , 在地球上已存在数百万年之久,以鲸须摄食,故属於须鲸科的一份子 。
形态特徵:灰鲸成体的平均体长为12-15公尺,平均体重为30-40公吨,鲸脂厚度可达15-25公分,头呈V形 , 喷气孔位於头顶的浅凹处,头部略为拱起,身体是斑驳的灰色,上面有许多的藤壶及鲸虱寄生 , 所以身体有一块一块白色至橘黄色的块状物(皮茧),腹面没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条凹槽 , 约130-180片鲸须板,呈黄白色;胸鳍?。?呈桨状 , 末端尖锐 。
自然史:灰鲸在每年的4-11月往北迁徙至极地摄食区,12-4月会往南迁徙至繁殖区 , 主要生活在较浅水的海域或潟湖区;成鲸约5-11岁便达性成熟,成鲸在繁殖区进行交配后 , 经过12-13个月的怀孕期后,怀孕的母鲸会回到繁殖地生下单胎的灰鲸宝宝,2-3月为繁殖的高峰,刚出生的仔鲸全身呈暗灰色,并没有藤壶或鲸虱寄生,初生时的体重为500-1000公斤、体长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为55%,所以幼鲸在一出生的成长十分快速 , 由饲养状态得知,仔鲸可以每天长半?约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鲸的哺乳期约为9个月 。(图母子)
行为: 灰鲸的游泳速度较缓慢,约为4-9公里/小时,但却有十分活跃的行为,例如:浮窥:灰鲸经常会将头垂直抬出水面 , 窥看四周,约30秒钟以上,一般认为灰鲸藉由此动作来观看好奇的事物 , 在水浅的区域时,灰鲸会乾脆将尾鳍放在海床上 。
鲸尾击浪:灰鲸将尾巴扬起,拍击水面,此行为为社会行为的一种,求偶时,雄鲸亦会做此动作 。跃身击浪:灰鲸会跳起,当身体离水面约3/4时 , 会旋转身体并回落水面,入水时会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鲸会在其生活的环境中重复做此动作,一般会连跃2-3次,但曾有连跃20次的纪录 。
灰鲸喜欢在浅水域冲浪 , 有时也会侧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潜时会将鲸尾举起,在浅泳时不会,在深潜较长时间前,会先浮出水面15-30秒 , 连续喷气3-6次,在潜入,喷气时喷气柱可达3-4.5公尺,形状呈心型或V字型 。摄食方式主食为底栖端足类,灰鲸会用头及身体的右侧(有些会用左侧)去扫滚海床底部,将沉淀在海床的底栖端足类动物扫起并吸食 , 然后藉由舌头将水及污泥从鲸须间过滤出 , 因此灰鲸的右边鲸须较短也损害的较严重 。
分布与回游:灰鲸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 , 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类捕鲸的关系,於17、18世纪间就已经绝灭 。而北太平洋目前有两族群,一为东岸族群:回游路径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摄食区之间;一为西岸族群:目前观察到的主要回游路径为由韩国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亚之间,按此族群目前也面临灭绝的命运 。东台湾的台东、花莲等地区渔港,都有渔民似曾发现灰鲸的踪迹,台湾是否有灰鲸出没,需要进一步的确认 。
再续的情谊:20世纪初的商业捕鲸大浩劫之后,鲸豚数量剧减,透过各种媒体的报导,人们开始警觉到这个危机,也逐渐了解动物保育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於是许多拯救鲸豚的行动和组织应运而生,有许许多多人投入这个行列 , 为鲸豚和人类之间破损的友谊重新建立起桥梁 。
保育成功案例—灰鲸 根据过去的记录报告显示,灰鲸曾遍布全球各大海域 , 但现今被确认的只有两群:一是北太平洋西岸,另一是北太平洋东岸的族群 。1870年代中期商业捕鲸活动猖獗,致使北美太平洋的灰鲸数量大减,有绝种的危险 。在民众及生物学家们高度的关切下,美国於1972年通过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案,将灰鲸列入保护名单之中 。很快地,在人类共同努力下 , 灰鲸的族群量增加 , 今天 , 在太平洋东岸灰鲸已有两万五千只左右,未来还有可能恢复到以往全盛时期的数量呢!
1973年3月,全世界第一只被驯养的大型须鲸类,幼灰鲸名叫GiGi,在经过复健后,被送回大海,回到原来群体之中;GiGi被抓时还十分的?。?被送到加州圣地牙哥海洋世界驯养时只有2000公斤,但GiGi成长的相当快速,它每天长1.5公分,增重50公斤,相当的惊人,三个月后,GiGi已经长到8.5公尺长、7000公斤重池子都装不下它了,只好将它送回大海之中 。这是第一件人类没有伤害鲸类而将它安全的放回大海之中 。
1988年10月,拯救被冰围困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峡的三条灰鲸让人感动难忘!当时由於天气酷寒 , 海面很容易结成厚冰 , 且这三只灰鲸正忙於进食,没注意到已被厚厚的冰层隔离在离海10哩外 。随著气温下降,结成厚冰的海水也越来越多,几乎将它们整个封闭起来 , 情况非常危急,直到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发现它们,并召来其他的村民合力凿开冰层,让灰鲸可以探出头呼吸,并且利用一个水循环帮浦日夜不停的打水防止海水再度结冰,但仍无法将它们救回大海 。透过新闻报导 , 来自全球各地的热心人士陆续加入了救援的行列,10月15日巨大的破冰船到达,此时灰鲸已露疲态,最小的一只不幸在10月21日死亡 , 拯救行动非加速不可 , 终於在10月28日由破冰船将其余的2只灰鲸成功地引回大海中 。这是一次空前的全球性拯救鲸类的胜利!
● top 侏儒抹香鲸 Dwarf sperm whale Kogia simus Owen,1866 由拉丁文simus而来,「扁平鼻子」之意 大?。撼錾?公尺 , 成体可达2.7公尺,体重达210公斤 。
型态特徵: 外形似小抹香鲸 , 体形稍小 , 背灰腹白,头侧有拟鳃裂 。背鳍之高度及基底怕较大(大於体长5%),镰刀形,尖端更向后弯,位於中背 。喉下有数条短而不规则之皱摺 。下颚齿7-12对(偶13对),偶见3对退化的上领齿 。
自然史: 通常出现的群头数少,不到10只 。个性羞怯 , 不活跃,受惊吓时立刻会排秀色粪便并潜逃 。在体长达2.1-2.2公尺时性成熟,育幼期5-6个月 。食物主为由於,偶食小鱼及甲壳类,由胃内含物分析得知它们可深潜至300公尺之下 。分布:限於温带及热带海域 。
易混淆者: 因背鳍高大,镰刀状且位於中背,在远处观看,易与其它小型海豚混淆 。又因头钝,背呈铁灰色,易与小虎鲸及瓜头鲸混淆,但后二者常形成大群,泳速较快 。
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 , 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
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

文章插图
3、海洋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哪些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 ·白点原海豚·瘤齿喙鲸·猞 猁·猕 猴·灰 鲸·渔 猫·海南兔·海 豹·海 狗·河 麂·沙劳越海豚·江 豚·江 獭·水 鹿·水 獭·棕 熊·林 麝·条纹原海豚·日本喙鲸·斑林狸·斑 羚·拟小抹香鲸·拟大须鲸·抹香鲸·座头鲸·巨松鼠·岩 羊·小须鲸·小爪水獭·小熊猫·小灵猫·小抹香鲸·宽吻海豚·大须鲸·大灵猫·塔里木兔·原 麝·北海狮·兔 狲·伪虎鲸·丛林猫·龟·镇海疣螈·贵州疣螈·虎纹蛙·绿海龟·细瘰疣螈·细痣疣螈·玳 瑁·棱皮龟·山 瑞·太平洋丽龟·大理裂腹鱼·大壁虎·大凉疣螈·大 鲵·地 龟·唐 鱼·凹甲陆龟·云南闭壳龟·三线闭壳龟·阿波罗绢蝶·虎斑宝贝·硕步甲·拉步甲·彩臂金龟·大珠母贝·墨脱缺翅虫·叉犀金龟·冠 螺
下面这些都是:
髯海豹 海狗 北海狮 花斑原海豚 灰海豚
斑海豹 宽吻海豚 太平洋短吻海豚 蓝白原海豚 扁齿中喙鲸
真海豚 江豚 虎鲸 伪虎鲸 鹅喙鲸
黄唇鱼 文昌鱼 花鳗鲡 克氏海马鱼 松江鲈鱼
唐鱼 胭脂鱼 大头鲤 金线鲃 大理裂腹鱼
川陕哲罗鲑 秦岭细鳞鲑 虎斑宝贝 冠螺 大珠母贝
佛耳丽蚌 地龟 云南闭壳龟 三线闭壳龟 山瑞鳖
水獭 江獭 小爪水獭 大鲵 镇海疣螈
细痣疣螈 大凉疣螈 红瘰疣螈 贵州疣螈 绿海龟
蠵龟 太平洋丽龟 玳瑁 棱皮龟 黑露脊鲸
灰鲸 蓝鲸 长须鲸 鰛鲸 小鰛鲸
座头鲸 抹香鲸
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

文章插图
4、鲸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
简介
鲸是海洋哺乳动物中鲸目生物的名字,又分为齿鲸类和须鲸类,鲸目之下包括有海豚科 。
鲸生活在海洋中 。鲸的表皮下有极厚的脂肪层,即鲸油,它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 , 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 。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缓心跳速度 , 因此当它沉到海底,总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才会再浮出水面 。除了具有贮存氧气的构造外,当身体某个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时 , 体内会有集中供应的特殊机能 。
扩展资料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些数量较少或已濒临灭绝的动物,共分为三个级别 。没有特级保护动物,只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 。
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

文章插图
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哪些【侏儒抹香鲸是国家几级重点保护动物,抹香鲸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协会应如何保护它?】国家一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名录兽纲: 白鳍豚,中华白海豚鱼纲:新疆大头鱼 , 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肠 腮 纲: 多腮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头 足 纲: 鹦鹉螺珊 瑚 纲: 红珊瑚国家二级野生水生保护动物名录爬 行 纲: 绿海龟,螅龟,玳瑁,棱皮龟,地龟,山瑞鳖,云南闭壳龟,三线闭壳龟兽纲: 黑露脊鲸,灰鲸,蓝鲸,长须鲸,温鲸,小温鲸,座头鲸,抹香鲸 , 虎鲸,伪虎鲸,鹅嘴鲸,真海豚,江豚,宽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 , 蓝白原海豚,花斑原海豚,灰海豚 , 斑海豹,海狗,北海狮,水獭,江獭,小爪水獭鱼纲: 黄唇鱼 , 花鳗鲡 , 克氏海马鱼,松江鲈鱼,唐鱼,胭脂鱼,大头鱼,金线巴,大理裂腹鱼 , 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纲:文昌鱼腹 足 纲:虎斑宝贝 , 冠螺瓣 鳃 纲: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两 栖 纲:大鲵,镇海疣螈,细痣疣螈,大凉疣螈,贵州疣螈海狗(学名:Arctocephalinae;英文名:fur seals):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因其体型像狗,因此得名海狗;包括2属8种 。体长150-210厘米 , 体重21-26千克 。皮毛较浓密、光滑,又称"皮毛海狮" 。体呈纺锤形 。头部圆,吻部短,眼睛较大,有小耳壳,体被刚毛和短而致密的绒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 , 腹部色浅,四肢呈鳍状,适于在水中游泳 。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上陆后则可弯向前方,用四肢缓慢而行 。捕食鳕鱼和鲑鱼 ,也吃海蟹、贝类 。白天在近海游弋猎食,夜晚上岸休息 。听觉和嗅觉灵敏 。除繁殖期外,无固定栖息场所,捕猎一次需走1000千米的路程 。每年的春末夏初 , 进入繁殖季节 , 陆续返回出生地,先抵达的雄性纷纷抢占自己的地盘,划分势力范围 。一周后,大群的雌海狗拥上岸边 , 自由婚配 。海狗遍布世界各地 。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 , 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