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

1、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黑瓷的烧制与白瓷一样 , 需要有效地控制胎和釉中的含铁量,白瓷是要将含铁量控制在百分之一以下;黑瓷则相反,要使铁的含量达到百分之八以上,而且要严格控制烧成温度,才能烧出乌黑发亮的黑釉瓷器,我国东晋时已基本掌握了黑釉瓷的烧制技术 。
唐以前黑瓷的烧造远不如青瓷和白瓷盛行 。进入宋代后,烧造量激增 , 在已发现的窑址中有三分之一都有黑瓷出现,甚至产生了像建窑、吉州窑这样的专门烧制黑釉的名窑,这在宋以前是没有的 。这种现象与宋代盛行饮茶有关,饮茶在我国始于西汉,到唐代已不分南北在社会各阶层中普及开来,尤其是始于宋代的斗茶风,使饮茶具有了超乎止渴作用以外的修生养性价值,社会上层、文化艺人、寺院僧人尤爱此道,宋徽宗就经常与臣子斗茶 。宋代的茶叶先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前碾成细末,沸水冲开后浮起一层白色茶沫,在宋代青、白、黑、酱各种釉色的茶盏中 , 黑釉瓷器最能衬托白色茶沫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 产生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黑釉装饰工艺 。

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2、宋朝最有名的瓷器是什么?宋代的造瓷技术是我国历朝历代的顶峰,现考古发现的古代造瓷官窑有170多个县,而其中宋朝出品的官窑址就有130多处,占到总数的近八成 。宋代瓷器的出名之处在哪里呢?宋代瓷器的最大特点在于官窑瓷器的烧制技艺是高超的,在历史中也享有这很高的艺术价值 。
一、烧制技艺
宋代瓷器在我国古代陶瓷中的地位占据半壁江山,尤其是宋代官窑烧制的技艺之高,是后朝历代工匠所无法追赶上的 。宋朝的五大官窑分布全国,按体系可分为汝、哥、官、定、钧 。各个官窑负责烧制的瓷器在瓷器类别上还有不同区分 。以青瓷为体系的河南汝窑,是南宋精品瓷器“紫铁足口”,哥窑与龙泉窑的烧制有特色是以“冰裂纹”和红釉窑变色技术为人所称奇 。河北定窑以白瓷体系为主,其中以磁州窑的黑花剃刻技术最为让人惊叹 , 其中黑瓷的釉汁含量高达8%,整个瓷器表面呈现纯黑色 。宋朝的烧瓷技术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艺术高峰,不管是在品种类别山还是在釉色的选择上 。其烧瓷工匠的技艺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 。
二、宋瓷的价值
如今瓷器拍卖市场上最为值钱的依旧是宋朝官窑出土的瓷器,它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对美学价值的研究 , 发下宋朝瓷器的稀有珍贵性 。尤其宋瓷器的数量在今天的世界存量上市较少的,且宋朝瓷器在用色上采用的是永宣青花,,这种颜料本身的萃取就有一定的难度,故价值就更高了 。作为中国瓷器的最强天然性代表 , 宋朝瓷器在古玩市场上的拍卖价格一直在攀升,人们在赞叹技艺之美的同时更多的是想从中了解宋朝悠久的历史文化 。
【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宋代瓷器的出名在于其技艺的高超与瓷器的历史研究价值 , 我国作为陶瓷大国,在瓷器研究上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 宋瓷由于其独特魅力被人们所认知,这是其出名的主要原因 。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官窑烧制的钧窑
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3、经验谈之怎么鉴别宋代建窑黑釉瓷器?在习惯上,人们把福建地区生产的瓷器,都称之为建窑瓷 。在建瓷中,最受重视的就是“建黑”和“建白”两种瓷器 。前面说过,“建白”指的是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器;而“建黑”,就是指宋元建阳窑烧造的黑釉瓷器 。建阳在宋时属建州管辖 , 故称建窑,或称建阳窑、乌泥窑 。这是狭义的“建窑”概念 。建阳窑始建于晚唐,至两宋达于顶盛 , 到元代就逐渐衰落 。其实,所谓建窑黑釉瓷,建阳水吉镇一带是它的主要窑场,除此,在宋元时期,同在福建的崇安、松溪、光泽、泰宁、建宁等地也都在烧造 。唯宋代时,建阳窑烧造的黑釉茶盏无论数量或质量 , 均位居第一,著称于世 。建窑也因此而跻身于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 。建窑除黑釉瓷外,也生产青釉、白釉、褐釉等其他瓷品 。此文主要讲一下对宋代建窑黑釉茶盏的辨识要领 。
在宋代时,饮用的白茶是通过半发酵的方法制成的膏饼 。饮用时先把膏饼碾成粉末 , 再放入茶盏,沏入初沸的开水,水面即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 。宋人认为,泡沫越多,则茶叶就越好 。文人好事,遂以斗茶来比试取乐 。于是,斗茶之风骤起,后来从民间又传入皇室,皇室、官员也纷纷以此为乐 。在这种情况下黑釉茶盏便应运而生 。因白茶入黑盏最便于观色 。建窑烧制的黑釉盏一度成为皇室斗茶的专用茶盏 。其中的名贵品种如兔毫盏、油滴盏、窑变釉花盏等更是成为进贡皇室的贡品 。这些贡品中,部分茶盏的底部刻有“供御”、“进W(盏)”字样的 , 便是当年准备进贡的贡品的见证 。据已故专家冯先铭先生生前考据认为:宋徽宗赵佶斗茶时使用的茶盏就是建窑的兔毫盏 。
黑釉盏,在当时不是只有建窑一家在烧,比它创烧略晚的吉州窑也在烧 。一般传统的看法认为在品种上 , 吉州窑要远比建窑丰富 。建窑的主要产品是兔毫、油滴、曜变和鹧鸪斑釉花盏等几种,而吉州窑除了这几种以外,尚有玳瑁斑、木叶纹、玳皮釉、虎皮釉、彩绘纹、洒彩纹、剪纸贴花等多种 。但是 , 据当地资深研究专家近期研究发现 , 建窑发展到南宋,已拥有两大系列的产品 。一是自然窑变类 。产品包括兔毫、油滴、曜变、柿色、乌金盏等多种;二是人工装饰类 。从装饰材料看,有氧化铁装饰、乳白釉装饰、草木灰装饰、描金银装饰等四种;从装饰方法看,有点装饰、线装饰、图案装饰、文字装饰等四种 。因此,说吉州窑品种要远比建窑多的说法,看来需要深入研究 。那么 , 如何区别吉州窑和建窑瓷,我以为,主要还是要看它的胎色和胎质 。建窑用的是乌泥胎,胎色黑灰或紫黑,胎质较紧密厚实,沉着无光;而吉州窑胎质较疏松,界于瓷陶之间 。胎色主要是米黄和土红两种 。
建窑的胎体都是厚重坚致 。其底为浅玉环圈足,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可见旋坯纹 。建窑器物以碗盏居多 。其造型口大足?。?状如漏斗 。有敞口和合口两种口形,以敞口为多 。建窑施釉器体内外均施,以浸釉法为主,外部施釉不到底 , 下面露胎 。这是为防止施釉过满,釉水垂流,造成粘连而产生废品 。因釉厚垂挂 , 在黑釉盏的外面下方,常可看到因釉水流动而凝聚成的滴珠状的釉块 。
下面主要以兔毫盏为例,说一下辨识宋代建窑黑釉茶盏的一些要领 。
兔毫盏是建窑当时烧造的一个主要品类 。真品典型的兔毫盏为翻边束口,底足无釉的 。胎为乌泥色 。釉面呈条状结晶纹 , 细如兔毛之尖 。兔毫分黄、白、褐、蓝等几种窑变色,分别称为金毫、银毫、蓝毫等 。也有叫玉毫、异毫、兔毛斑、兔褐金斑等名称的 。
要鉴识真伪 , 先看造型 。真品造型敦厚古朴,大小适宜,线条自然流畅,修胎随意大方 。端在手上,散发出一种古意盎然的气息 。仿品上手 , 感觉比宋盏要略大些 。外观过于规整 , 胎釉比真品要显单?。?制作过于灵巧 。总之,古韵嫌不足 。多看真品,不难感受 。
再观其胎体 。真品上手较沉,有压手感 。乌泥胎胎质坚致 , 修胎随意有力,虽粗糙却自然 。圈足虽是玉环式,但较浅而近于平底 。由于宋代施釉常用浸釉之法,工匠须手捏圈足,盏口朝下,浸入釉浆 。这样,在圈足边缘的胎面上,有时会留下工匠以手抓捏的手指痕,这也是真品的一个特征 。另,圈足内沿可常见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因高温烧造而粘附于上,不易脱落 。这一点 , 也是真品的特征之一 。胎底于放大镜下可见呈肥腻状,这是时间造成状态 , 所以无法做出 。仿品在放大镜下是做不出肥腻的玉质感来的 。常见的仿品胎土的加工过细,修胎过于整齐 。胎壁稍嫌薄 。圈足弧度过圆,底足常挖得稍深 。由于配比掌握不好,胎色不够深,不似宋代真品的粗、紫、黑、坚,有一种沉重感 。
很主要的一点是观其釉面 。真品的黑釉盏,由于运用浸釉法施釉,盏放正之后,釉水会从上到下呈自然流淌状 。高温烧造后,口沿釉水较?。喑驶坪稚?。从上到下釉水渐次变厚 。兔毫流淌下垂,呈现出一种浓淡深浅,上浓下淡 , 曲弯而不规则的状态 。纹理流畅而均匀 。阳光下黑色釉面闪烁出金红色的光点,兔毫发出金、银,或蓝色的光芒 。藏品想送至国内一线拍行(北京保利 , 北京翰海,北京嘉德等) , 亦可私下推荐 。可询 , 一八七,一五零八,七三一 一杜经理釉色肥厚 , 有玉质感 。仿品因胎釉提炼不够 , 杂质偏多,因此,釉较难烧出应有的光芒和色彩 。仿品黑釉窑变的效果勉强,兔毫的感觉不强 。釉面显干燥,放大镜下感受不到肥腻的玉质感 。窑变的兔毫条应是向下快速流动的痕迹 。但仿品因胎釉配比和窑温控制不当,铁质过多(真品胎中铁质含量在9%以上,烧造窑温在1300度以上),导致流淌受阻现象 。真品垂流痕迹有如烛泪 , 厚而没有规则 , 参差不齐 。仿品过于薄 , 过于整齐 , 不自然 。
宋代黑釉盏一般都是出土器 。经过千年土中腐蚀,釉面用手摸起来应有一种扎手感,放大镜下可见坑坑洼洼的麻子状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的可见露胎之处 。另,褐色兔毫比黑釉更易受浸,因此,用手摸之,可有凹凸不平之感 。放大镜下可见兔毫凹陷于黑釉之下 , 这就是时间的烙印 。仿品常釉面平滑、光亮,黑釉和兔毫在同一平面之上 。也有用强酸腐蚀处理,使整个釉面受损,变得木死无光,没有温润之感 。也有用金刚砂或砂纸打磨口沿做旧,仔细观察,可以识破其做假伎俩 。
同样 , 鹧鸪斑油滴盏也可大致运用上述方法来鉴定 。真品的油滴盏器身布满斑点 。呈金色、银色、蓝色、黄褐色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 。在盏的束口处放大镜下可见呈色干燥,有自然开片 。釉面上的油滴处,在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结晶状,也有开片 。但黑釉底色上则没有开片,这也是建窑黑釉的一个特征 。底足露胎,虽粗糙,却有肥腻感 。仿品釉水垂淌常显无力,有火爆气,或经做旧后,木死无光 。放大镜下常见不到开片,底足也没有肥腻感 。油滴的色彩变化不多 。而真品的色彩变化丰富多彩 。这种窑变现象的不充分 , 说明仿制者还没有真正掌握古人的窑变技术 。油滴盏仿制较难,因此,市场出现仿品,鉴定较之兔毫盏要容易一些 。仔细辨别,不难分出真假来 。
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4、黑釉瓷 那个年代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 , 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 。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 。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 。
东汉
宋代黑瓷的代表指的是,宋代黑瓷和白瓷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5、宋代陶瓷分类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 , 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 。在工艺技术上 , 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 。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 , 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 。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 , 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