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响的“御者”

古代的马车驾驶员被称为御者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先秦时期御者之妻的故事 。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他的车夫载他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 。发现自己丈夫趾高气扬,十分得意 。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今天我看他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眼下你身高八尺,做人家的车夫,却已经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 。从此之后,车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 。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之后晏子就推荐他的车夫做了大夫 。
在人們的印象中,通常认为御者的社会地位不高,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不同时期御者的地位并不一样,御者,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御者,地位非同凡响 。
不同凡响的“御者”
文章图片

御者的地位与马车的兴起、发展息息相关 。马车的历史源远流长,起初只作为运输工具,夏商时已用于战争,到了周代,马拉战车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周代车战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中原诸侯国已经以车兵为主 。作为一种新兴的军事装备,战车具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 。在西亚北非,因为娴熟地运用车战技术,喜克索斯人曾一举征服了古埃及;在中国,先进的车战技术是中原诸侯国保持军事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当时仍然有许多诸侯国、部族没有掌握车战技术 。如吴国,迟至春秋中晚期仍不会车战,车战技术是从中原晋国传入的 。学到了先进的车战技术后,吴国迅速强大,甚至一度几乎灭亡楚国,吴王阖闾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中原腹地的一些戎族也缺乏先进的车战技术,他们的军队以步兵为主 。如《左传》记载,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 。”徒是徒兵,就是步兵 。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战车兵为主的中原诸侯国往往处于上风 。
车战时代,马车是战斗力的象征,马车的御者自然非常重要 。先秦一辆战车上一般有三人 。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或矛,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又名“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 。
【不同凡响的“御者”】当时的战车比较笨重,有四匹马拉车,不太容易驾驭 。车战时,御者必须控制好速度和角度,战车不能与敌方战车面对面相撞,否则就车毁人亡 。即使只与敌方车辆并列相碰,也有车轴断裂的风险 。为发挥己方弓箭威力,战车要以一定角度从敌方战车中穿过 。因此,在先秦时代,驾驶马车是一门技术活 。同一辆战车上的三人都是甲士,也是贵族 。如果是国君或主帅的御者,身份就更非同一般 。能够在战争中担任主帅战车上的御者、车右一职的,绝非无名小卒,他们无一不是在本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的大贵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