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1、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于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便被命名为“仰韶文化遗址” 。关于仰韶文化遗址的其他介绍,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
关于仰韶文化遗址的介绍
1、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 , 该文化与华夏族有重要的联系 , 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
2、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于1961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仰韶文化也叫做彩陶文化,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这些出土的陶器多数为粗陶 。
4、仰韶文化遗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考古行业的发展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我国比较著名的遗址有:三星堆遗址、土司遗址、圆明园遗址、良渚遗址、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等等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文章插图
2、仰韶文化在河南哪里仰韶文化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仰韶文化 , 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 , 故名 。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 。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 。1921年 , 经中国政府批准 ,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首次发掘 。
文化展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部构造仰韶文化博物馆是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 。该馆总投资5130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 。始建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28日竣工,具备开馆条件 。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先生领衔设计,新蒲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设计独特新颖 , 布局科学合理 , 文化特色厚重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文章插图
3、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 。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 。仰韶文化 , 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 。
仰韶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 , 东、西、南三面环水 。
仰韶文化遗址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4米 。
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七十余年间,共经过三次有计划的发掘,其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 , 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文章插图
4、我国仰韶文化遗址共有多少处?1916年 , 当瑞典人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铜矿资源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安特生教授以及当时地理测绘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先生随即对古新生代化石进行大规模收集整理工作 。1921年 ,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全国有统计的仰韶文化遗址共5213处,具体分布情况是:陕西省2040处、河南省1000处、山西省1000处、甘肃省1040处、河北省50处、内蒙古自治区约50处、湖北省23处、宁夏回族自治区7处、青海省3处 。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里,以遗址地名命名的第一个遗址是哪里 我国著名的遗址有哪些

文章插图
5、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哪里?仰韶文化主要存在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是我国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 分布在整个黄河上中游地区 。
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已发现几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占全国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 , 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
仰韶文化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持续了2000多年的时间,我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 史书记载的炎帝和黄帝等著名部族的外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可以从仰韶文化的研究中去探索 。仰韶文化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 影响深远,是我国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主要代表 。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北的仰韶遗址位于洛阳市以西,仰韶村北面不远处是属于崤山山脉的韶山,这大概就是仰韶村名的由来 。
传说六七千年前,人类还群集在那深山密林的石洞里,过着捕猎采果的生活 。山上的猎物和野果日益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要,他们便漫漫的走出了山 。
崤山山脉韶山峰下,有一片沃野 , 南临黄河,北临韶山,草木丛中野果累累,鸟儿在空中飞高飞低 , 走兽在林里窜来窜去 , 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好地方 。从山上下来的人,有个叫陶的族长,带领族人来到了这块地方 。
起初,大自然的丰富物资,足以让他们过着捕猎摘果的美好生活 。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大自然的财富维持不了生活,他们于是披荆斩棘以开垦田地耕种,并且开始了猎物捉鸟养畜放牧的新生活 。
有一年秋天,秋风瑟瑟,大雨连绵不断地下 。那风像猛兽一样不断的撕去他们赖以生存而用树枝搭起的篷子,薅掉辛勤耕种的庄稼,卷走日夜相伴的牛羊 。
雨后,大地被洪水冲出道道沟壑,人们只好在这沟壑上覆盖厚厚的树枝茅草,住在下面用来避风驱寒 。
一天,陶在巡视族人们的生活时,发现这些居住在沟壑茅草棚下的人,冬天雪透 , 夏日雨浸,不少因潮湿而得病 。他想:要是在干燥的地方挖洞开穴,再用茅草盖顶 , 那一定会更好些 。于是在陶的带领下,大家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 。
漫长的辛勤劳动 , 使他们发明了不少劳动工具,陶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磨出了各种各样的石器:石斧、石锥、石凿、石碗等 。
同时,漫长的生活需要他们将猎物的骨头磨制出骨针、骨锥、骨筷等,用树皮、兽皮、毛草拧成了各种长短粗细不等的绳子 。锥和绳子的出现使人们披上了蓑衣,穿上了兽皮 。
长期没有发生过战争,社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各族人之间和平相处,平等相待 。从而出现了劳动工具、驯服饲养的家畜、猎物和粮食的交流和交换 。
生活需要储存粮食、干肉和果品,于是他们用土和泥制成各种各样储物器,在太阳下晒干使用,这种泥器成为他们当时较为广泛使用的生活用品之一 。
一天黄昏,灾祸突然降临,刹那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原来还没来得及熄灭的烤肉火堆被风吹散开来,燃着了杂草、树木、庄稼和茅棚 , 一会儿成了一片火海 。大火之后 , 树上的果子没了,只留下枯干残枝;田野的庄稼没了,只留下片片灰烬 。
不幸的遭遇中,陶却发现了一个奇迹:那晒制的用泥做的储器,比原来坚硬得多 , 敲起来清脆悦耳,尤其是放在穴里的更好 。于是 , 他就带领族人掘洞建窑试烧这种坚硬的储物器 。陶带领族人亲自试烧 。他把晒干的各种泥制品放进掘好的窑洞里,用木材架起来烧 。一天又一天,一窑又一窑,但不是烧焦 , 就是烧流,或是半生半熟 。整整3年这位老人都是在火海里折腾,发须被烤焦了许多卷儿,透红的脸庞让火炙了许多黑硬的斑 。
一天,大家都去睡了,陶坐在那里用干材不住地添火,他在朦朦胧胧中觉得自己走进了熊熊的烈火中,双肋长出了翅膀,飘飘忽忽地飞向蓝天,在黄河上空翱翔 。
天亮之后,人们来到火窑旁边,火熄了 , 那位老人却不见了,唯独剩下的,是他常拄的那根奇异的木制拐杖 。
陶离开人类而去了,大家按照老人生前的嘱托 , 继续忙碌着 。到了中午 , 雨瓢泼似地下,满地都是水,灌满了个个试烧的窑 。第二天,大家用土封了窑口 。
七天七夜过去了 , 水全部渗完,窑里没那么热腾了,大家挖开一看,满窑是坚硬结实、完好无缺、青透夺目的各种各样储物器 。于是 , 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黄河两岸 。
陶死后,大家推举他的儿子缶为首领 。为了怀念陶的功绩,大家把这种储物器叫陶器 。他们还为老人铸了陶像 , 因为老人爱吃鸡,同时煅烧了两只鸡摆在陶像前,让后人供奉 。
缶把这项工艺技术发扬光大,不仅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储放器,而且还制造了伴歌伴舞的敲打乐器 。从此这项工艺陶器成了华夏人的生活必需品 。
几千年过去了,生活在仰韶村这块圣地的人们,不知经历了多少战争,度过了多少和平 , 谁也说不清那沧桑的历史 。人们都是在自然中来 , 自然中去,留下的带走的千千万万,唯独留下了仰韶文化遗址 。
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多种 。石器有刀、斧、杵、镞及纺织用的石制纺轮 。骨器有缝纫用的针 。陶器有钵、鼎等形制 。
仰韶陶器多数是粗陶,其中有一种彩陶 , 以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并带有彩绘为特征 。因此“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当做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 。
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 , 最厚达4米 。有四层文化层相叠压,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中期 。遗址中最有价值的是数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
仰韶文化是我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据传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黄帝、尧、舜相继起来,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因之推想仰韶文化当是黄帝族的文化 。
从仰韶文化遗址和多量的遗物里,可以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拥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此时反映人们意识形态的埋葬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
各遗址多有石斧的发现,石斧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 。遗址多在河谷里 , 那里土地肥沃,便于种植 。1953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农业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生产工具有石斧和骨锄,农产物有粟 。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现,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 , 足见当时人生活已经离不开农业,粟尤其是重要的食物 。
畜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部门仰韶遗址中有许多猪、马、牛的骨骼,其中猪骨最多 。猪的大量饲养,也说明当时居住地已相当安定 。
弓箭是中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工具 。有了弓箭,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原始畜牧业 。仰韶文化各遗址多有石镞、骨镞,可见当时已普遍使用弓箭 。
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发现磨制的玉片、玉瑗和海贝,据推测,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 , 贝是从沿海地区来的,想见甘肃居民对沿海地区已经有了交换关系 。由于交换关系的继续发展,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了,而且开始有奴隶,也就在这种情况下,阶级开始了它的胚胎状态 。
半坡遗址有公共墓地 , 埋葬本氏族的死者 。死者一般是仰身葬,带有殉葬物 , 主要是陶器等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也有些是装饰品 。还有一些死者是俯身葬,都没有带殉葬物 。这是死者身份不同的表示,俯身的人是罪人,奴隶是被看做罪人的 。
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一般是美观的 。发展到了属于铜器时代的辛店遗址的陶器,纹饰较为复杂 , 纹饰间还点缀着犬羊的图形,有的还涂有人形纹 。
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 。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 。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 。
不少出土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鱼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 。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 。
在半坡等地的彩陶钵口沿黑宽带纹上,还发现有50多种刻画符号,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在濮阳西水坡又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是我国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 。
仰韶遗址的考古与发掘,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我国不但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和文化 , 而且相当发达,使过去宣扬的“中华文化西来说”不攻自破 。仰韶文化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千里,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罕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