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下卷)》读后感摘抄( 二 )


还是让我们跟随斯文·赫定一同踏上神秘腹地的探险之旅,在他散文般优美的文字中,去亲身感受百年前的西域吧 。
一路多艰险
斯文·赫定告诉我们,他这是第四次踏上亚洲腹地 。第一段行程是美妙的塔里木河漂流,历时近3个月到达罗布泊 。此次沿塔里木河顺流而下,依靠的是一艘精心打造的大木船 。斯文·赫定为自己涉及改造的船上,有卧室、帐篷、冲洗照片的暗房、厨房和手下人的住处,而他的团队(驼队)则沿河随行 。一路上虽然有激流险滩,后期还遇天气转冬的冰封,但也阅尽风光无数,“所有这些辉煌的色彩,所有这些大自然的宁静和谐的音符,都倒映在这条平滑的河流那一英里又一英里的柔和水面上 。真是让我永远也欣赏不够 。”塔里木河之旅,虽然充满了各种体验和惊险,但对斯文·赫定来说,是一次童话之旅,是漫长与幸福的日子,水色天光引发了作者无限感慨,也成为他的思想之旅 。接下来的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之旅,让斯文·赫定在大漠中迎来了1900新纪年 。他的记述让我们体会了刺骨的寒冷、狂风暴雪,进入罗布泊后的沙尘暴,但未经历干渴,因为发现了湖泊和河流,虽然水是咸的 。接下来最艰辛的就属进入青藏高原之旅了,用作者的话就是“出发去西藏” 。这段长达六个多月的旅程,让斯文·赫定和他的团队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磨难,除了路况、地形、气候及高原反应等方面的艰难困苦外,还有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纷争,至使他们最终来到拉萨的大门口也未能进入 。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但让随行负重的牲畜大量死亡,而且还付出了随行人员的生命 。“那次穿越西藏的旅行对牲口和人来说都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我们每走一步都有艰辛相随 。看着这些苦难而又无法阻止它这本身就足以让人心如刀绞了 。”“在那个地方旅行绝非如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任何愉快的感觉 。你走过的里程是用人、马、骆驼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从中,我们相信任何一位读者都会深切感受到这种艰辛痛苦,连作者自己也承认,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苦难不过持续了几个星期,而在西藏的苦难则是多少个星期中每天的常态 。他宁愿穿越戈壁荒漠十次,也不愿再像这次一样穿过西藏一次——“那是一条地地道道的苦路” 。
那些人和动物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帮助和资财支撑,这样的探险绝不可能实现 。在书中,斯文·赫定告诉我们,瑞典和挪威国王奥斯卡给予其协助和可观的资金支持;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其派遣四位哥萨克士兵全程护送和服务;还有众多的新疆随从 。最先让读者认识的是斯文·赫定旅队的领头人依斯拉木·巴依 。整个旅程中,依斯拉木·巴依被表述为是一个忠实可信赖之人,负责照料斯文·赫定的一切,为旅队采购所需的一切装备和辎重 。但在即将进藏之时,依斯拉木·巴依却选择告辞 。后来得知,这个所谓的忠诚的人不但骗取周围人的钱财,还贪污了大量团队的资金 。其结局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再来说说沙皇给旅行家派来的四个哥萨克士兵,他们被作者高度赞誉 。在作者的描述中,他们不但是善良忠实的随从,可以忠实和自觉地完成旅行家交办的各种任务,而且英勇果敢,是男人的典范 。从他们狩猎、探路、守卫等故事中,其作为可见一斑 。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喇嘛 。他因给旅行家(欧洲人)带路进藏而被西藏官方视为叛逆,下令他永世不得再进入拉萨 。斯文·赫定对这个喇嘛的描写几近小说化,他的性格特征、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面目表情和情绪变化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关于动物方面,斯文·赫定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并充满感情 。这不但包括旅队中的马匹、骆驼,对它们在旅途中付出和死亡,作者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哀叹 。还有途中遇到的一些野生动物,尽管大多用来狩猎食用,但其描写也会让人感伤,如在“六十泉”狩猎野骆驼,身中两枪的一头骆驼,“屈膝卧在地上,嘴里还嚼着芦苇 。它支起后腿企图站起来,但前腿支撑不住,朝侧面倒下 。它表情镇定地接受了命运,没有一丝惊讶和恐惧……” 。还有旅行家一路带着的狗——尤达什,在过去的两年半与旅行家共处的时光中,形影不离,晚上就睡在旅行家的身边 。但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即将到达印度之时,它因为在来时的路上结交了母犬,便舍弃了主人的照顾和关爱,逃走了 。跑上30多英里的回头路去寻找自己的女朋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