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读后感精选( 三 )


二是这本书有一个很致命的点,那就是丹纳无法保证他的论点一定是正确的,就一定是真理,如果论点本身是可以进行反驳的,那么即使再多的例子也无济于事了,只能是朝着越来越偏的方向前行 。傅雷对此也进行了论说,如丹纳过于重视上层建筑和上层人物的行为,而忽视了经济和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影响,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丹纳制定了一个关于艺术的绝对化标准,而他的论说都是在证实这个绝对化的标准,而我们知道,文学艺术审美是多元的,是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那么丹纳说的再多也只能是代表他自己的审美 。
这样看来丹纳的确是一个“很法国”的法国人,既有法国人浪漫的一面,也有傲慢的一面 。法国人的傲慢是体现在各方面的,在书中的丹纳不止一次地强调意大利人的头脑简单,英国人僵化刻板,德国人的缺少艺术细胞,尼德兰人的享乐、野蛮和粗鲁,甚至直言:“总之,人类在这个种族身上比在拉丁族身上发展得慢而粗糙 。意大利人和法国南方人,生活非常简单,头脑非常敏捷,自然而然的能说会道,会用手势表达思想,趣味高雅,懂得什么叫做优美大方,像十二世纪的普罗望斯人(普罗旺斯人)和十四世纪的佛罗稜萨人,轻而易举的一下子就有了修养和文化 。拿日耳曼族和他们相比,我们几乎要认为日耳曼族比较低级了 。”怎么看也不像是好话,而且颇有踩一捧一代嫌疑(欧洲人的互嘲都快成了我的快乐源泉) 。这种傲慢体现在丹纳的个人身上,就成了他坚持自我的见解而不愿接受其他的看法 。在前面丹纳说这是他的上课讲稿,虽然一定是经过了整理总结的,但是全书丝毫没有课堂讲稿的痕迹,没有任何的互动,或者中途产生新的见解 。这似乎只是丹纳一个人的演讲表演 。
丹纳在书中反复强调完美人体的重要性(文学上就是高尚崇高的人),这便是丹纳的绝对艺术标准,但这个看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印象派出现在丹纳晚年的时候,至于丹纳有没有活到印象派被人们普遍接受那个时候,这就不好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本书创作的时候,甚至连印象派都还没有产生 。学术界对于艺术的现代派划分有许多争议,但即使是最早的现代派标准,也得是马奈莫奈的创作时期,那么丹纳的对于艺术的评判基于的只是古典主义 。从他的视角看追求人体的和谐完美是艺术的终极目标,这个毫无问题;但从整个艺术的发展来看(现代视角),丹纳的这种看法是过时的,甚至可能还略晚于时代 。既然书中有提及中国,那么说明丹纳对中国也有所了解,中国的艺术符合了丹纳的标准了吗?还有古埃及艺术,古波斯、中东艺术……这些统统不符合丹纳的标准,但仍是艺术 。那么究竟是丹纳代表着法国对于弱国的傲慢,还是他面对时代充耳不闻的态度,导致了他看法的偏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