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没有舞台 , 没有时间,戴面具,在什么地方 , 在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
或1.课文简说 。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 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 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 , 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
2.词句解析 。
(1)对句子的理解 。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 , 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 。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
②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 。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
③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 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 。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 , “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 , 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 , 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
⑤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
⑥藏戏就是这样 , 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2)对词语的理解 。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 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
吞噬:噬:咬 。吞食 。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
敦厚:忠厚 。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
招徕:招揽 。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 。鼻祖:比喻创始人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 , 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 , 想要,希望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
2.默读课文 ,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片,丰富学生对西藏、对戏剧的认识 。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 , 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 。第二步在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在此教学环节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 。第三步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 , 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 , 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老师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 , 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
3.比较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好方法 。教学中可以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 。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 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老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要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
4.在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 , 引导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
5.本课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 ,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领会编者意图,根据儿童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过度发掘 。知识方面对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必深究,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精神不作过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 。重点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
6.本课好词佳句多,文学色彩比较浓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并采用有效方法积累词语 。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 。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 。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 , 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 。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
(朗读8—16自然段 。)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
生:我来补充一下 。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 , 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 。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我来说 。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 , 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 , 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 , 性格鲜明了 。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 , 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
……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 , 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
生:我想 , 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
五、相关链接
1.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 , 藏戏创始人 。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 。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 。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 , 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 。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 。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 , 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 , 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 。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 , 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 。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 。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
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解除众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剧的过渡 。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使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 , 表现手段也不断加强,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 。因此,藏族人民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
1464年,唐东杰布逝世,享年79岁 。唐东杰布一生为西藏交通的开拓,为藏戏的创立、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 。至今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 , 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早不复存在的)铁索桥上,使其不锈,永存于世 。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也常可看见供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 。
2.关于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 , 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剧的服装 , 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 , 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 。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 。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 , 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 , 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 。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3.其他地方戏曲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 。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 。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
有各式各样的种类,没有舞台,有面具 , 能演三五天 。
藏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地区 。是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 。据传,广场演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 其他一些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 。
藏戏源于西藏各地 , 流传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 , 基本没有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它不仅在国内戏曲艺术中非常奇特 , 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戏曲艺术中也十分罕见 。 
藏戏作为藏民族在雪域高原这一人类生存极限之地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结晶,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极为宝贵的财富 。 
扩展资料: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 , 基本上是因人定曲 , 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 , 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戏
藏戏的特点是:
1,戴着面具演出;
2,演出时没有舞台;
3,一出戏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 , 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
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 。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 。
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 。
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 。
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 。甲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 , 拉姆是仙女 。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 , 招揽观众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 。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 。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戏师介绍一段剧情,然后由一个角色出来演唱一段 , 然后所有演员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环 。其演出不分幕和场次,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实际上起着分幕的作用 。
没有舞台,没有时间,戴面具,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想跳就跳 。
或1.课文简说 。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 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 。藏戏 , 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藏戏的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2、哪些民族有藏戏习俗应该是藏族吧 。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 , 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 。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 。藏戏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与宗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 并受到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藏戏主要是在宗教节日、民间喜庆场合演出 。藏戏中使用的面具造型多样,生动传神,服饰丰富多彩 , 具有鲜明的雪域高原特色 。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 , 都要磕头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藏族人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鱼、虾、蛇、鳝等食品,尤其忌吃狗肉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 , 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
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3、藏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和风俗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包括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藏历年等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因雪顿节期间有藏戏演出和晒佛仪式,故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 。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的大佛瞻仰节 , 是由宗喀巴(公元1357一1419年)的弟子根顿珠巴(公元1391一1474年)于1468年创办的 。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
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包括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藏历年等 。
1、雪顿节:按藏语解释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因雪顿节期间有藏戏演出和晒佛仪式,故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 。
2、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的大佛瞻仰节,是由宗喀巴(公元1357一1419年)的弟子根顿珠巴(公元1391一1474年)于1468年创办的 。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
3、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 , 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 。
4、望果节: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5、藏历年: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 。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 。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 , 到十五日结束,持续15天 。
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4、藏族的节日习俗是什么?藏族的节日习俗:
1、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重大的民俗节日 。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特色不尽相同,其中以拉萨最具代表性 。
新年前夕,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叫做“切玛”的木制吉祥斗,预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还要准备花样众多、金黄香 酥的卡赛(油炸馃子)、用彩色酥油花塑的象征六畜兴旺、年年富足的洛郭(羊头),以及各种干鲜水果、酥油、茶砖等 , 并在 佛龛前叠放供奉 。
藏历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家家户户打扫庭院 , 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面绘出“八吉祥”图案 。二十九日晚饭前,每户在大门外用石灰粉洒绘各种吉祥图案 。除夕之夜,各家照例要吃团圆饭 。藏族传统的年夜饭 , 是用牛羊肉、萝卜、面疙瘩等作成的“古突” 。饶有风趣的是,有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着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石子、钱币、盐巴、辣椒、木炭、羊毛等 。全家人围坐一桌,每人盛上一碗,小心地吃着古突,看谁吃到什么东西,哄笑声此伏彼起,幽默诙谐,其乐融融 。吃完古突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驱鬼避祟 。
藏历正月初一,拉萨人绝早起来,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不能外出 。“抢水”是藏历年初一的第一个节目 。习俗认为破晓时分谁舀到第一桶水 , 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 。当启明星升起,东方破晓,听到折嘎艺人大声呼喊的“拉结啰!”(神胜利啦)之声 , 各家各户才敞开大门,开始新年第一天的庆祝活动 。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释迦牟尼也是这天清晨的重要活动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服,戴最珍贵的首饰 。
藏历年初一,一般互不拜访 。从初二开始 , 亲戚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持续三至五天 。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 , 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 。当天,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 。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
2、酥油灯节
藏历元月十五是传统习惯上欢度藏历新年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拉萨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 。是日,白天人们到各寺进香朝佛转经,入夜满街搭起各种花架 , 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等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 。满街搭起的各种花架 , 高者达三层楼房、低者也有两层楼高 。上面摆有酥油做成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或高大宏伟,或小巧玲拢,加上成百盏灯光的照耀,使整个街道光彩夺目,辉煌灿烂 。老百姓们赏花观灯,载歌载舞 。酥油灯节也叫花灯节、酥油花灯节 。
3、萨噶达瓦节
萨噶达瓦节是西藏较有影响的宗教节日 。“萨嘎达瓦”是藏历四月的代名 。佛家认为 , 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佛、涅槃均 在四月间 。所以,萨噶达瓦节的主要活动是环绕拉萨的囊廓(内圈)、八廓(中圈)、林廓(外圈)朝佛 , 其中以四月十五的转林廓最为壮观 。整个纪念活动从藏历四月一日开始,持续到四月底结束 。藏历四月十五是萨噶达瓦节的高潮 。这一天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诞辰和涅槃日 。那天 , 拉萨最长的转经路——约8千米长的林廓路上,香烟袅袅,转经者络绎于途 , 川流不息,浩浩荡荡 。许多手持玛尼轮或佛珠的转经者,经过煨桑炉或煨桑堆时要往炉里添些柏枝、艾蒿、石南等香草末或糌粑等;经过路口时,不少转经者要脱帽朝布达拉宫方向鞠躬 。当日下午,人们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布达拉山后的宗角禄康(龙王潭)划船、歌舞、游园 。
4、拉萨雪顿节(藏戏节、展佛节)
“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 。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 。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雪顿节在每年藏历六月卅日(公历8月下旬左右)开始,通常历时五天左右 。
格鲁派的戒律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为避免踩杀生命,僧人只能在寺庙念经修行,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 。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 行郊游野宴 , 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 。1642年后,哲蚌寺甘丹颇章宫一度成了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 。每年藏历六月卅日,成千上万的人涌进哲蚌寺 , 向僧人们献酸奶,请求摩顶祝福 。附近的藏剧队、野牦牛舞演出队也赶来演出,久而久之便形成固定节日“雪顿节” 。雪顿节的序幕是哲蚌寺展佛 。那一天,晒大佛的隆重仪式在西藏最大的寺庙哲蚌寺所在地更乌培孜山麓进行 。平日里寂静的山谷为之沸腾 。展佛的时辰将临之际 , 伴随着响彻山谷的法号声,百余名僧人将宛若长龙的丝织强巴佛像巨幅唐卡从哲蚌寺措钦大殿缓缓抬出,向哲蚌寺西侧的专用展佛平台上方行进 。此时,桑烟四起,法号齐鸣 , 诵经声不断 。很快,巨大的唐卡由上而下徐徐展现,人们纷纷上前竞相敬献洁白的哈达,一时间 , 佛像前哈达飘飞 , 景象颇为壮观 。经过不到一个时辰,大佛被重新卷起,抬回到到措钦大殿敬奉,只有待到来年此日才能再次向世人展示 。紧接着,人们前往位于展佛台附近的甘 丹颇章大殿前大院中,观看藏戏表演 。下午,雪顿节的活动中心移至罗布林卡 。此后一周时间,中心活动是表演藏戏 。雪顿节期间 , 藏族老百姓扶老携幼、呼亲唤友到林卡相聚 。罗布林卡以及拉萨其它园林里,顿时出现一座色彩缤纷的帐篷城 。而今 , 雪顿节已经演进成为西藏自治区影响最大的群众性综合节庆活动和物贸交流盛会 。
5、沐浴节
西藏的沐浴节,藏语名叫“嘎玛日吉”,一般在藏历七月上 旬,历时一周 。当弃山星在夜空中出现,群众性的洗澡活动开始;随着弃山星隐没 , 洗澡活动便告结束 。沐浴节因为要持续一周左右,所以有人也称作沐浴周 。传说此时到河边洗澡有益身体健康 。藏传佛教认为,西藏这个时节之水有以下八大优点: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喝下不伤腹 。以西藏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来看,惟有这一时节水温较高,河水洁净 , 是适宜尽情沐浴的最佳时光 。在这七天中,成百上千的藏族男女都到河边、湖边洗澡、嬉水 。大大小小的帐帷 , 把河滩、沙地、林卡点缀得色彩缤纷 。
6、望果节
每年藏历八月举行的望果节是西藏农区古老的民俗节日 。“望果”在藏语意为环绕庄稼地时,在作物丰收在望即将收割之际,包含赛马、射箭、歌舞、藏戏、抱石和摔跤等一系列仪式和活动 。“望果”习俗是历史悠久的民俗节日,不仅是为了祈祷农业丰收,实际上也是秋收之前的休闲和娱乐 。因庄稼成熟期有先后,各地节日时间不一 。
“望果”习俗最早出现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带,源于一种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祭祀神灵以祈祝丰收的仪式 。山南泽当等地的望果节在仲夏举行 。全村各家派出一位代表,组成数百人的队伍,其中绝大部分为妇女 。她们穿着艳丽的藏装,披金戴银,背上“五谷丰登”斗和经书,手持彩箭,在年高德劭的男性老人带领下,伴随着法号和锣鼓声,一面不断呼喊着“央咕秀!”、“央咕秀!”(土地的灵气回来了),一面浩浩荡荡地绕着村外的庄稼地转圈巡行,以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 。年老的村民则在望果队伍必经之地煨起桑烟祭祀神灵,袅袅升腾的青烟使远处的望果队伍宛如游龙 。望果节通常要持续三天 。整个望果节既娱神,也娱人,农民们一直处于纵情欢宴歌舞的欣喜状态 。7、“壁秀”(藏式拔河)比赛
赛马会是西藏尤其是西藏牧业区最具特色的节日 。藏历六七 八月是草原最美丽的金秋季节 , 水草丰美,马肥牛壮 , 西藏各地的赛马盛会一般即在此期间举行 。赛马会具体日期,同一年则因地而异、同一地则因年而异 。通常一年一次,但较大规模的不一定每年举办,多是两三年一次 。时间少的三五天左右,多的十余日 。目前西藏最负盛名的此类盛会 , 主要是那曲恰钦赛马艺术节和江孜达玛节 。
8、林芝地区举办传统的响箭比赛
赛马会开始前夕,方圆数十至数百千米的牧民们便身着艳丽的节庆服装,佩戴着各色珠宝饰物,骑着骏马、牦牛,带着帐篷,一路踏歌而来 。赛马场四周转眼间平地拔起一个帐篷村,大型赛马会能使草原上突然出现一座蔚为壮观、功能齐全的帐篷城 。
整个赛事可分赛马、骑术两大类 。赛马重在比试骑手的驾驭能力及马的耐久力、爆发力、奔走时的平稳程度,分长距离跑马比赛、短距离奔马竞赛、小走比赛、大走比赛等项且,赛程短仅百十米,长则数千米;赛 骑术则主要角逐骑手的马上功夫,内容包括从飞马上射箭、打靶、劈砍、捡哈达、献青稞酒等项目 。赛马会气氛宽松,表演意味浓厚 , 没有细致的竞赛仲裁规则 。此外 , 牧民们普遍爱好的各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双人拔河赛、抱巨石等也是赛马会期间的重要节目 。入夜,草原上燃起一堆堆篝火,人们围着熊熊的火焰欢快地唱歌跳舞 。
山南地区赛马节上 , 农民将花枝招展的参赛牦牛租给游客拍照,既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也增加了收入 。实行民主改革以后 ,  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西藏的赛马会逐渐被赋予全新的含义 , 规模愈来愈盛大,形式愈来愈多样化,内容愈来愈丰富 。在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比赛项目的同时 , 不仅增添了民间舞蹈汇演、文艺演出、时装表演、民间传统服饰展示等,而且注入了招商引资、物资交流、科普宣传、普法宣传、医疗服务等内容,成了促进旅游发展、加速经济振兴的年度大典 。
藏历新年:这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庆祝15天,但最主要的活动在头四天 。届时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地会遍布藏民,宗教气息浓郁 。
“抢水”是年初一第一个节目,从深更半夜开始藏民就要到河边抢着舀水,据说谁舀到第一桶水今年就能获得最好的运气 。从年初二开始他们才开始走家串户,相互拜年 。
初三要敬奉“屋脊神”,仪式是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 。初四最为热闹 , 摔跤、举重、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在这天表演 。
萨嘎达瓦节:在每年藏历4月举行,释迦摩尼在该月出生、得道、圆寂,藏民相信在4月行善可以积亿万功德,整个藏区都会有纪念活动,尤其4月15日那天 , 会看到很多藏民去拉萨的大昭寺煨桑、磕长头、供灯、供酥油 。
在最热闹的4月15日,人们一般会先去大小昭寺向佛祖进献哈达,添灯礼佛,之后到哲蚌寺的后山绕山,全程十几公里,需半天时光,如果跟着藏民绕山,就能看到整个拉萨河谷底和拉萨城区 。
布施也是藏民的一种传统习俗 , 在4月15这一天,德吉南路一带将聚集了来自西藏各地的乞丐,场面浩大 。
雪顿节:它又称藏戏节,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持续4-5天 。该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起初是严肃的宗教活动,后来增加了藏戏、晒佛等内容,成为西藏最著名的大众化节日之一 。
雪顿节在全西藏都有庆祝 , 拉萨游客必去之地是哲蚌寺和罗布林卡,前者会在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晒佛仪式 , 后者是看藏戏的地方 。节日期间当地人还会带着自酿的酸奶、青稞酒去郊外的园林闲逛 。
在雪顿节开始前的1-2个礼拜会官方会给出活动安排表 , 一般各大客栈都会张贴 。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 。藏历7月(公历9月 , 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俳硖褰】担远既ズ颖咩逶 ⑾匆隆⑼嫠?。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 。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 , 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 。
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 , 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 。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
扩展资料:
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 , 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
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
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 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 。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 分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 。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天竺传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藏族雕刻技艺高超 。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 。
参考资料:藏族-百度百科
藏族节日习俗:
1、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 , 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 , 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 。受内地的影响,有些地方也会在门窗上贴上年画或者对联 。
除夕有年夜饭的习俗,在藏族 , 有“古突”习俗 。“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主妇在屹塔里包有石头、木炭、硬币 、羊毛等物品,吃到屹塔里面包裹着的东西要当场吐出来,石头表示铁石心肠,木炭表示心黑 , 硬币表示有财运,羊毛表示心地善良,最后大家一起相互逗乐其乐融融 。
在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办举重、射箭、骑马、赛跑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 。
2、萨噶达瓦节
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 , 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 。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 。
萨嘎达瓦期间 , 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 。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 , 甚至萨噶达瓦节被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 。
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双手接过来喝 。
3、雪顿节
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 。“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 。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
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 , 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 , 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 。
4、藏族沐浴节
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 。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 , 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 。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 , 引吭高歌,热闹极了 。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 。
5、燃灯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 。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
6、吉祥天母节(仙女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十五就是西藏特别的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节又称之为仙女节,跟内地的三八妇女节一样,不过仙女节期间女士们享受的待遇更优厚 。这一天,女士们可以向男士们要红包或者礼物,甚至可以向陌生的路人伸手要红包 。由于这一天是特殊节日,出于礼节,大家都会慷慨解囊的 。
扩展资料: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 , 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 。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藏族节日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族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意蕴造成了自己独特而琳琅满目的节日文化体系 。由于佛教对藏族的深刻影响,因而导致藏族节日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1、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 , 几乎天天都在过节 。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 。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 , 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
2、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 。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 , 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 。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 , 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 。喇嘛下山时 , 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
3、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扎什伦布(藏语音译“吉祥须弥山”)寺 ,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 。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班禅的驻锡地 。
4、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 , 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 。在州内藏区,有两类这种盛会,一是格鲁派的祈祷节;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祷节 , 这两个祈祷节相同,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 , 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州内还有本波教的寺庙和信徒,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宗教的习俗 。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转一圈尕米寺后的圣山–小西天 。正月十五一早 , 寺里僧侣喇嘛,披上新袈裟 , 由寺内乐队吹响的大、小铜号,随后全寺和尚齐聚经堂诵经 , 并由活佛安排这一天各人的责任 。近12时 , 和尚们向前来朝觐的各地香客和观众,表演“跳神”节目(也称访仙舞),跳神的内容既有歌颂历史上藏汉团结的故事 , 也有根据本波教经典故事而编跳的舞等 。
扩展资料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 , 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 。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 。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 。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 , 即六牦牛部诸部落 。公元6世纪 , 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藏族
1、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在当地就如汉族人的春节一样,是一个合家欢乐的节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藏历新年到来之际,每家每户会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切玛” , 制作“卡塞”,备置各种各样的“年货” 。受内地的影响 , 有些地方也会在门窗上贴上年画或者对联 。
除夕有年夜饭的习俗,在藏族 , 有“古突”习俗 。“古突”是用面屹塔、羊肉、人参果煮成的稀饭,主妇在屹塔里包有石头、木炭、硬币 、羊毛等物品 , 吃到屹塔里面包裹着的东西要当场吐出来,石头表示铁石心肠,木炭表示心黑 , 硬币表示有财运,羊毛表示心地善良 , 最后大家一起相互逗乐其乐融融 。
在藏历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会举办举重、射箭、骑马、赛跑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布达拉宫广场还会举办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群众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形状各异且富有民族特色的面具,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 。
2、萨噶达瓦节
每年藏历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萨噶达瓦节,萨噶达瓦节又称佛吉祥日 。藏历的四月十五对于对于佛教信众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 , 佛陀(释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圆寂都发生在藏历的四月十五 。
萨嘎达瓦期间,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会举行各种佛事活动,信徒们去转经道转经祈福 。这也是布施的节日,这一天拉萨的大街小巷都蹲满了乞丐,因为这一天是吉祥日,只要你做善事,你的福气就会更多,所以只要乞丐像你伸手了,一般当地人都会慷慨解囊,所以这一天也是“要饭”的的大好日子 , 甚至萨噶达瓦节被这些内地人称之为“穷人的日子”、“要饭的日子” 。
这一天也是比较多禁忌的,比如这一天不可以杀生,主人倒酥油茶给你喝时 , 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 , 才能双手接过来喝 。
3、雪顿节
每年藏历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萨隆重的雪顿节 。“雪”在藏语中是“酸奶子”意思,“顿”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顿节又称之为“吃酸奶的节日” 。又因期间有盛大的展佛活动,雪顿节又称之为展佛节 , 是拉萨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
雪顿节期间的活动有:展佛活动,尤其是哲蚌寺的展佛最为隆重 , 到时拉萨万人空巷,全部涌到哲蚌寺的后山上看展佛,场面甚是壮观;龙王潭公园、罗布林卡届时都会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戏汇演,绘声绘色的藏戏表演带你领略西藏独特的民族文化;雪顿节过林卡(过林卡跟内地野炊意思一样)、喝酸奶是不变的主题之一 , 一家人找个青草地绿水旁,烤烤肉,喝喝酸奶,其乐融融 。
4、藏族沐浴节
每年藏历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节 。沐浴节俗称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时男女老少成群结伴一起到河边洗澡,把家里的褥被及一些家具都会搬出来清洗一次 。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的树荫下搭起帐篷,置办一些美食 , 好友欢聚一起,举杯畅饮,引吭高歌,热闹极了 。我是非常期待过这个节日的 , 不但可以享受到美食,还可以在拉萨河边看到出水芙蓉的美女呢 。
5、燃灯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灯节 。藏历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也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成佛圆寂之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格鲁派领袖,每年的这一天信徒们都会举行磕头、诵经、灯供仪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这一活动成了一个传统节日—燃灯节 。
6、吉祥天母节(仙女节)
每年藏历的十月十五就是西藏特别的吉祥天母 。吉祥天母节又称之为仙女节 , 跟内地的三八妇女节一样 , 不过仙女节期间女士们享受的待遇更优厚 。这一天,女士们可以向男士们要红包或者礼物,甚至可以向陌生的路人伸手要红包 。由于这一天是特殊节日,出于礼节,大家都会慷慨解囊的 。
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插图
5、藏戏还有哪些风俗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 , 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 巫女的面具黑板白代表其两面三刀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和嘴角处挖苦,挖出骷髅,朴实敦厚 。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 , 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 。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
【藏戏还有哪些风俗,藏戏的特点是什么】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 。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