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

1、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1、苏颂在科技方面的标志性成就是制成了水运仪象台 , 这是被誉为世界时钟鼻祖的发明,创下七项世界第一 。
2、元丰八年 , 以苏颂为首的科学家 , 历时三年终于制造而成了水运仪象台,这是一个以水力为动力,集天象观察、演示和报时三种功能于一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发明之后,被金兵缴获准备运到北方使用,可惜经过长途运输导致零部件损坏 , 最终只能丢弃 。正是水运仪象台的遗失,导致了苏颂渐渐被人遗忘 。
3、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 。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长年在馆阁任职,遍历地方长官,并两次出使辽朝 。累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宋哲宗时拜相 。他执政时量能授任,务使百官守法遵职 。宋徽宗即位后进拜太子太保,封赵郡公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逝世,年八十二,获赠司空 。后追封魏国公 。宋理宗时追谥“正简” 。

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

文章插图
2、北宋天文学家苏颂发明的是什么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制造出了水运仪象台,苏颂、韩公廉、周日严等人于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至七年(公元1092年)设计创制 。它包括了浑仪、浑象和报时器装置三个部分 。
即它的顶部是置浑仪的小屋,中部置浑象,底部则是报时器系统 。这三个部分用一套传动装置和一个驱动机联接起来 , 用漏壶水转动机轮带动仪、象、报时器三个部分一起动作 。整座仪高12米,宽约7米 , 是一座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的木结构建筑;但其中浑仪等为铜制 。
扩展资料:
水运仪象台的动力装置已很复杂 , 其中关于擒纵原理的发现,更开近代钟表构造的先河 。水运仪象台把测量仪器的浑仪,表演仪器的浑象和计时仪器集中在一起,把报时 。观象、测天同时表达出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显示了十一世纪末我国天文科学和机械工程技术制造的卓越成就 。
苏颂等人所造“水运仪象台”,于公元1126年被金兵缴获,后来屡遭劫难,部件损坏 , 早已不能运转 。现今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的是复制品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天文仪器,由宋朝天文学家苏颂等人创建 。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 , 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的天文台 。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
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

文章插图
3、苏颂制造的天文钟叫什么?苏颂制造的天文钟叫水运仪象台 。
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苏颂、韩公廉等人发明制造的以漏刻水力驱动的,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 。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天文钟 。
水运仪象台的工作原理:
水运仪象台的构思广泛吸收了以前各家仪器的优点,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学家张思训所改进的自动报时装置的长处;在机械结构方面 , 采用了民间使用的水车、筒车、桔槔、凸轮和天平秤杆等机械原理,把观测、演示和报时设备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整体 , 成为一部自动化的天文台 。
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

文章插图
4、苏颂发明的军仪是什么东西?公元1088年,当时我国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 。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 , 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
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

文章插图
5、苏颂发明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仪器,苏颂发明了什么 关于苏颂的介绍】苏颂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复制水运仪象台,与掌禹锡、林亿等编辑补注了《惠佑补注神农本草》,校正出版了《急备千金方》等书 。又独立编著了《本草图经》21卷.他又复制成铜质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近代钟表关键部件“天关”(擒拿器)的创始人, 。在这个领域里,他的发明创造比欧洲的罗伯特·胡克早6个世纪 。绍圣二年至四年(1094—1097年),苏颂写出《新仪象台法要)3卷 , 详细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及使用方法,绘制了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机械设计图,附星图63种 , 记录恒星1434颗,比300年后西欧星图纪录的星数还多442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