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

1、红旗渠是什么?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 。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 。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 , 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 , 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 , 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 , 凿通211个隧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骄傲 。
从红旗渠开始施工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 。有人在红旗渠景区见到一位1955年出生的中年妇女,问她是否记得修红旗渠的情况,她说:“只记得民工住在家里,吹号上工和躲炮 。我爷爷和爸爸都修过红旗渠 。”她现在和女儿一起在青年洞景区开了一家商店经营食品 。在人们的记忆里 , 修红旗渠好像已成为久远的历史 。
现在红旗渠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地方 , 人们到这里来,不仅是要看那条渠 。红旗渠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精,那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人们可能都忘记了,但是看到了红旗渠就会使人们重新回忆起那个时代,回忆起那个时代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 。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 , 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 , 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 。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 , 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 , 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顶,河南安阳市的 。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

文章插图
2、红旗渠的由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弘扬“林州红旗渠精神”实践团队
吃水难、用水难一直是困扰林县人民的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林县县委大力开展修水渠、建水库、挖水井等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但仍然经不起干旱的考验,解决不了水源匮乏的问题 。于是,林县县委把目光移向县外,积极寻找水源 。时任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率领调查组赴山西省考察了流经平顺县的浊漳河 。调查组发现 , 浊漳河水源充足,流量很大 , 是林县的可靠水源,于是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构想 。
然而,水源在山西省平顺县,林县引水与平顺县修建水电站还存在冲突 。当时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 , 经费、物资、技术都要依靠自力更生 。面对重重困难,林县县委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技术人员对“引漳入林”工程进行实地勘测,拟出具体方案,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级领导汇报,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 。1959年11月6日,林县县委给新乡地委并河南省委正式报送了《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的请示》,并很快得到了新乡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的同意批复 。1960年1月16日,林县人委又向新乡专署并河南省人委报送了更为详尽的《关于兴建引漳入林工程请示报告》 。
“引漳入林”的计划和人民群众对“引漳入林”的愿望坚定了林县县委的信心和决心 。1月24日,临近年关 , 杨贵给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写信求助 , 请河南省委、省人委协商山西省委、省人委,同意从山西境内兴建“引漳入林”工程,解决水源问题 。1月27日,已是除夕,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不绝于耳 。史向生和时任河南省委秘书长戴苏理以个人名义又给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书记处书记王谦写信求助,林县的同志顾不上除夕与家人团聚,把信送往山西 。
这个春节在“引漳入林”的计划、讨论中快速度过 。2月1日(正月初五),陶鲁笳组织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等领导专门研究林县“引漳入林”一事,林县县委同志列席 。会后,山西省委与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县委联系,指示协助林县选好引水地点 。2月3日(正月初七) , 王谦、刘开基给史向生和戴苏理复信,同意林县从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漳河水入林县 。
杨贵收到省委转来的回信,激动地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下可以定音,马上动员全县人民,干!”这封信,牵动着两省相关领导的心,饱含了山西省委、山西人民对林县的深情厚谊,这封信是林县人民的期盼 , 这封信让“引漳入林”工程从纸上落到实处 。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

文章插图
3、红旗渠简介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就是指红旗渠 。同时也被外国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因为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7万多干部群众前仆后继,献出生命和热血才通关的人工天河 。
林县至古以来就缺水,地旱苗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多少人饿肚子 。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庄稼颗粒不收,严重到“人相食”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要改善林县人民的生活,把山西浊漳河的水“引彰入林” , 彻底解决干旱难题 。
1960年3月6日,正式开始红旗渠工程 , 命名的含义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经过10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总干渠通水 。修建期间真正体现了红旗渠精神,民工们自己动手,谁在山崖下,石缝中,没有房顶没有床 , 艰苦卓绝的体现了林县人民的吃苦耐劳,为修建红旗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10年修渠过程中,住得再艰难,也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屋 。
参与红旗渠建设的群众有7万余人,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 , 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第八大奇迹 。
1990年,林州按照上级指示开发红旗渠景区,建成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 。通过修整规划,昔日的红旗渠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中外游客游玩 。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个园林式风景区,距市区18公里 , 这里景点规划有序,山水秀丽 , 行走其间尽情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之美 。
青年洞景区,靠断壁凿出 , 从大山中穿越而过,雄丽奇特,让人为之震撼,还可以体验坐一下游艇,从青年洞里穿行,看着一块块人工凿出的痕迹,不得不佩服红旗渠精神!
还有络丝潭景区,又名天桥断,有大段的跌水,还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以坐游艇畅享美丽山水风光,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神秘莫测的“神龟洞”,绝对值得一游 。
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一条靓丽风景线 , 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建议中华儿女们都能去畅游一番!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 , 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 , 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另有卷烟品牌也为“红旗渠” 。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

文章插图
4、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修建在六、七十年代正是树红旗的时代,所以命名红旗渠 。
当年水利事业的一面红旗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

文章插图
5、红旗渠是什么东西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 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 , 1969年4月全部竣工 。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 。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 , 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 。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 。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 , 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 。红旗渠开凿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候壁 断下的漳河上 。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 , 总长2000公里 。总干渠长70.6公里 , 渠墙高4.3米、底宽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 。总干渠及3条干渠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 , 跨越沟涧274条,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种建筑物1080座 。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 。
60年代由林县人民群众修建的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曾轰动国内外 , 被誉为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壮举,有“人工天河”之称 。
红旗渠的修建 ,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 。8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 , 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意气风发地冲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被人们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 。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使林县人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
红旗渠是河南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 。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
后来当地的一种香烟也以“红旗渠”为名 。
我抽的烟,五块的.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红旗渠是什么?】烟3块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