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人读后感精选

织梦人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织梦人》是一本由[肯尼亚] 恩古吉·瓦·提安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织梦人》读后感(一):梦想编织的青春标本
梦想编织的青春标本 ——读恩古吉·瓦·提安哥《织梦人》 冀宏伟 肯尼亚著名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三部曲之《织梦人》,是恩古吉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 。1886年英、德国在伦敦签订了瓜分东非的条约 。肯尼亚的一部分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1890年英德两国又签订了黑尔戈兰条约 。自此,肯尼亚全境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亚正式宣告独立,1964年肯尼亚成为共和国 。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三部曲之《织梦人》,以肯尼亚从殖民统治到宣告独立为历史背景,叙述了作家在麦克雷雷大学求学期间的经历 。恩古吉入学时肯尼亚还是英国殖民地,等他毕业时,肯尼亚已经独立 。正是这巨变,促使了一位作家的诞生 。本书延续前两部的风格,是对一个少年梦幻者如何成为了一个梦幻编织人的追忆,以纪实的创作方法叙述了作家的大学生活与青春岁月 。是一部小体量大格局,信息饱满,视野开阔的自传体作品 。人生小舞台,时代大背景 。恩古吉·瓦·提安哥的自传三部曲之《织梦人》紧贴时代脉搏,社会背景,家族记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一脉相承,息息相通,始终将人物命运放置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中 。从自己的祖国肯尼亚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史,到肯尼亚的白人殖民者政权犯下的无数暴行,从独幕剧《心中的伤口》的禁演到“一个英国官员是不会做这种事的”;从一个少年艰难曲折的求学苦读到麦克雷雷大学的红色长袍;从追求真理到关进监狱;从学生会的新闻官到坎帕拉的小说研讨会;从冷战的阴影到肯尼亚宣布独立;从校园剧作家到在《国家日报》工作到获得作家头衔,成为一个织梦人,青春不解红尘,岁月不负韶华 。恩古吉一路走来,移步换景,个人命运与国家巨变交织碰撞,成长历程与时代变迁有机契合,体现了作家强烈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 。《织梦》是一代人的标本青春,编织梦想,追逐梦想的流年碎影 。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具有理想抱负,责任担当,追求真理精神的青年学子,在殖民主义和种族分化背景下,留下的一段不平凡的青春励志足迹 。《织梦人》坦诚相见地记录了校园生活的往事如烟,揭秘了鲜为人知的创作生涯,勾勒了殖民统治的种族歧视……疏密有致,结构清晰,情感深沉 。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有挫折打击,苦闷忧伤,但更多的是如歌的行板,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的依恋,对母亲的怀念浸透纸墨,鲜活地呈于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