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1、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主要是因为清朝信奉佛教 , 佛教的装饰就是佛珠!
清朝官员的脖颈上,所佩戴的串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这串珠子叫做“朝珠” , 是清朝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
一串朝珠共有108颗珠子,以佛头为首 , 每串27颗珠子便穿入一颗大珠,大珠也叫“分珠”,每串朝珠上有4颗“分珠”,四颗分珠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108颗朝珠还对应着12生肖、24节气和72天候 。
分部在朝珠中的三颗绿松石,象征着早、中、晚三个时段和上、中、下三个旬期 。朝珠的用料和大小长短,代表了官职的高低 。(或玛瑙、或蜜蜡,官职不同,朝珠的用料也不同 。) 
朝珠的用料十分讲究 , 而且在材料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 。
一品官员(正、从)——嵌红宝石朝珠,红宝石象征着高尚与仁爱,象征着清朝一品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与仁爱的精神 。(然而并没有……)
二品官员——嵌红珊瑚朝珠、佩红宝石顶子
三品官员——嵌蓝宝石朝珠(同上)
四品官员——嵌青金石朝珠
五品官员——嵌水晶朝珠
六品官员——嵌砗磲朝珠(一种洁白如玉的贝类制作而成的宝石 , 是佛教七宝之一 。) 七品、八品、九品通用黄金 。 
清朝官员在升迁或者被贬职时 , 与其品级所相应的朝珠必须上交朝廷 。
在清朝,朝珠不可以作为私人收藏 , 不可以故意毁坏,不可以私自打造,官员们必须在穿着朝服时才可以佩戴朝珠,不佩戴朝珠时要将其妥善保管 , 对朝珠和朝服不敬,就是对大清皇帝不敬 。
事实上朝珠乃是清朝朝服文化的一部分!
朝服又称朝袍,是清朝官员身份的象征 , 即官员们在上朝和办公时所必须穿着的服装 。
“朝袍”并非清朝独有,早在周朝便有了“朝袍”的传统 。
上朝不穿朝袍和上学不穿校服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毕竟老师们没有判决斩立决的权力 。
清朝官员的朝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礼服,朝服袍、吉服袍,都属于礼服 , 各有春、夏、秋、冬四套 。
礼服是过年过节或者参加皇家聚会时穿着的衣服,因此朝服袍和吉服袍,一年里也穿不上几次 。
官服之中最有讲究的是第二种——朝褂 。
朝褂,因其胸前、后背各有一块像补丁的图案,所以又称“补子服” 。
(清乾隆时期 , 在北京南城区有一个地方叫做“补子胡同”,这个胡同就是买官卖官的地方)
朝褂是封建社会下,等级制度的体现,官员的品级不同,朝褂上打补子的图案也不同 。
补子服又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 。
文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海天仙鹤;
武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青蓝麒麟;
文二是鸣天锦鸡,武二是金毛狮子; 文三是向天孔雀 , 武三是斑斓猛虎; 文四是褐背云燕 , 武四是黑斑花豹; 文五是海涯白鹇,武五是白腹黑熊; 文六是蓝嘴鹭鸶 , 武六是金眼花彪; 文七是锦毛鸂鶒 , 武七、八是蓝角公牛; 文八是无尾鹌鹑; 文九是双尾练鹊 , 武九是蓝海白马 。

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文章插图
2、清朝官员胸前戴的珠子叫什么?颜色不同起什么作用?【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清代官员脖子上的这串珠子,名叫“朝珠”,跟和尚胸前挂着的“念珠”有点相似也有关联 , 因为朝珠就是由“念珠”演变而来,像朝珠的珠子一共是108颗,而108这个数字,在佛教中就是佛的象征 。
朝珠的颜色不同表示了佩戴者地位的区别:
明黄色丝绦的朝珠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有资格佩戴;
全绿色跟金黄色丝绦是王爷佩戴;
其他官员的则为石青色 。
清代官员的朝珠,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跟坠角六部分组成 , 但有各种不同的材质,有着严格的佩戴的规定,也有其特定的重要作用,是官员地位跟身份的象征 。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武官跟五品以上的文官才有资格佩戴,民间百姓严禁佩戴且不可持有 。
朝珠的材质都是珍贵物质 , 包括玛瑙、珍珠、碧玺、珊瑚、玉石、象牙、琥珀、沉香等等,不同颜色的丝绦代表着不同阶层的人物 。朝珠的大小质量代表了官员身份地位的高低 , 一般官职越高,朝珠珠子的直径就越大,朝珠就越长 。
古代官员见了皇帝一般都要行跪拜礼,这时朝珠就起到了它的作用,本来官员需额头触地,但有了朝珠的存在,朝珠碰地即可,所以朝珠越大越长,那官员跪拜的幅度就可以越小,这也可以看做是皇帝的一种恩赐 。
百度百科——朝珠
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文章插图
3、清代朝珠的组成朝珠通常由身子、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六部分组成,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 。每串朝珠的珠数都严格规定为108颗,据称佛教将108作为佛的象征 。朝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佛头”加以间隔,使其在色泽上与朝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佛头”共有4颗,色泽和大小一致,直径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将108颗朝珠四分,也称之为“分珠”,据说是寓意四季 。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塔形“佛头塔”,其穿孔的方式为倒置的“T”字形,即把朝珠的两头各从对穿的孔的一头穿进,然后都从中间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为一 。佛头塔的顶端用阔丝带系缀有一块宝石大坠子,大坠上端还垂有一块宝石 , 称之为“背云” 。葫芦状佛头塔的两侧又有三串小珠串,每串10粒,珠串的末端各有用银丝珐琅裹着宝石的小坠角,称为“纪念” 。
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文章插图
4、朝珠主体有多少颗大小材质均衡的朝珠有108颗小珠,四颗大珠
朝珠有多少颗,清朝官员为什么戴朝珠?

文章插图
5、清朝朝服胸前为什么要挂串珠子?清朝朝服胸前挂的珠子称为朝珠,是由于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
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 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 , 总和为30天 。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朝珠材质也不一样 , 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 。
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 。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
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挂两盘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 。皇帝佩戴朝珠,还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
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腊朝珠,祭日戴红珊瑚朝珠,祭月戴绿松石朝珠 。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 。
来源:百度百科—朝珠
1.清代朝服上佩带的珠串 。状如念珠,计一百零八颗 。珠用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 , 由项上垂挂于胸前 。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 , 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 。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 , 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 。其中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参阅《清文献通考.王礼十七、十八》、《清会典.礼部四.仪制清吏司》 。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 。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
朝珠 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 。由於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 , 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 , 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 。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
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 。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 。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 , 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 。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 。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红色朝珠是武一品文二品使用
蓝色为文一品(也可适用高职文官领武职衔的).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 。《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 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 。”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 。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 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
朝珠是中高层官员身份的象征,低层官员是没资格佩戴朝珠的 。
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其结构由身子、结珠、佛头、背云、纪念、大坠、坠角7部分组成,周长大致在130至170厘米之间 。
朝珠共108颗,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 。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称结珠或分珠 。挂在脖子后面的结珠称为“佛头”,分列两边的结珠称为佛肩,最下面分结珠佛脐 。佛头有孔与“背云”相接,“背云”意为“一元复始”,垂于背后 。“背云”最下端缀有葫芦形“大坠”,称为“佛嘴” 。
因为那是清朝的制度所决定的才能显示出地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