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读后感锦集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读后感锦集
文章图片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是一本由著作 , 出版的图书 , 本书定价: , 页数: , 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 ,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读后感(一):看到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幸运
最近看的几本书都是论文框架:导论先提出一个问题 , 而后梳理一遍这个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 指出现有成果的不足 , 跟着提出一个自己的理论框架并说明其合理性 , 再跟着自己这个理论框架逐步展开全书的论据论证 。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读后感锦集】这本《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是这样一个结构 , 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结构和身份认同三方面进行梳理 , 论述中国是如何从一个只知道华夷之分的中古帝国转变为现代主权国家的 。个人水平所限不足以对论点置喙 , 只能说整个论述逻辑很严谨也很通畅 , 也顺便感慨一下中国很幸运 , 从晚明到清到民国到共和国 , 基本保持了疆土完整 , 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 , 遗泽匪浅 。
探究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 有爬梳史实构建文本记忆的历史意义 , 也有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体系去说明我们这样一个主权国家正当性的现实功用;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李怀印教授这部专著 , 似乎更能感受到其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宏大 。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读后感(二):读历史 , 看中国
本书的时间跨度三个多世纪 , 讲述了关于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之路 , 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体系 , 作者引用了中日英文等非常详细的参考文献 。
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了更多的全球化背景 , 大航海时代的来临 , 让中国有了更多挑战与机遇 。
诸如早期清朝的疆域变化 , 清以明朝的继承者自居 , 其变化是为了自身的地缘安全而做出的改变 , 与其他欧亚帝国不同 。文化成了中华民族重要的认同点 。对于内地的统治 , 为了争取支持 , 也采取了开科举收拢士人之心 , 废除“三饷” , 摊丁入亩等措施 , 来减轻负担 。
清廷的财政政策也有调整 , 平时与战时有一定的起伏 , 其资金来源也有多样性 , 有正常田赋也有捐输 , 这方面作者列举了大量数字 , 方便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到了清朝中后期 , 外来的扩张打断了小农经济的自然发展 , 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虽然当时也在做着各种改变 , 不过还是相对缓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