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 三峡( 四 )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唐】李季兰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
峡中即事【唐】廉氏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
2.词念奴娇【宋】曹冠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
满江红【宋】何师心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
不须人卷...
毛泽东所写的关于长江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
注释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
〔长沙水〕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
”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
”这里化用 。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编)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
舒,舒展,开阔 。
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 。
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
” 〔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
”) 〔风樯(qiáng墙)〕樯,桅杆 。
风樯,指帆船 。
〔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
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
〔天堑(qiàn欠)〕堑,沟壕 。
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
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 。
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 。
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 。
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 。
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 。
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
描写三峡景色的诗文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