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覆等诗词游戏 诗词射覆( 三 )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 。
“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 。
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
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
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 。
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 。
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
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
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
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 。
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
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 。
“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 。
措...
“射覆”是古人的猜谜语游戏吗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

【射覆等诗词游戏 诗词射覆】

3、送钩:也称藏钩 。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
4、分曹:分组 。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
6、鼓:指更鼓 。
7、应官:犹上班 。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