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古诗词复习( 四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三.八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 壕 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
2013海淀初一寒假语文作业第32页的古诗词接龙深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例二:(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
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 。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 。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
例三:(05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