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相关诗词 交河故城诗句

交河故城相关诗词 交河故城诗句

吐鲁番交河故城的导游词是怎样的? 各位游客: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 , 我们再去交河故城 。
与高昌故城一样 , 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 , 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 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 。
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 , 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 。
“交河城边飞鸟绝 , 轮台路上马蹄滑” , 昔日繁华的交河城 , 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 , 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 , 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 ,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 , 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 , 东西环水 , 状如柳叶 , 为一河心小洲 。
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 , 东西最宽处约300米 , 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 , 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 。
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 , 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 , 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 , 不筑城墙 , 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 , 故有交河的城名 。
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 , 王治交河城 , 河水分流绕城下 , 故号交河 。
”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 。
交河系车师人所建 , 建筑年代早于秦汉 , 距今已有两三千年 。
车师又称为姑师 , 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 。
公元前108年(汉元帝元封三年) , 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 , 分立车师前、后国 , 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 。
公元450年 , 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 。
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 , 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 。
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 , 在此设交河县 , 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 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 。
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 , 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 。
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 , 设交河州 。
公元13世纪下半叶 , 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 , 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 , 交河 城损失惨重 。
1383年 , 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
从时间上来看 , 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 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 , 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 , 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 , 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
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 , 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 。
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 , 独具一格 。
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 , 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 , 天设危城水上头 , 断壁悬崖多险要 , 荒台废址几春秋 。
”这首《崖儿城》诗 , 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
新疆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葡萄沟导游词·尼雅遗址导游词 纵览交河故城 , 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 。
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 , 长350米 , 宽3米 , 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 , 东区为官署区 , 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 , 北部为佛教寺院区 , 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 , 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 。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 , 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 , 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 , 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 , 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 , 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 , 城门遗址保存完好 , 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 , 几口大型深井 , 星罗棋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