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韵诗词 er是复韵母吗

er韵诗词 er是复韵母吗

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
编辑本段内容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 。
自有诗歌起,就有韵的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 。
也就是说,上古有押韵的事实和现象,但是人们并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因而也没有指称这一现象的术语 。
后代的文人逐渐注意到诗歌韵文同声押韵形成韵律美的音韵现象,才逐渐出现了韵的概念 。
押韵的意思,是句子中相对应位置的字,收声相同,称为押韵 。
所谓收声相同,就是说字的音节末尾的部分相同 。
汉字的一个音节由声母、介音(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组成,(刘复称之为“头颈腹尾神”五分),那么五部分中哪些部分相同就算作“收声相同”?这可以从古人的用韵实际中归纳出来 。
从诗歌押韵可以看出,收声相同就是指音节主要元音(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称为押韵 。
其中,宋词和元曲的用韵,还可以不同声调通押,因此可以看出“韵腹加韵尾”是押韵的基本单位,为了便于称呼,就把音节中韵腹加韵尾的部分称为“韵基” 。
韵书所谓韵,就是押韵的韵 。
韵基相同是同韵的基本要求,不同体裁的韵文对押韵要求不同,有的仅要求韵基相同,有的不仅要韵基相同,而且要求声调相同 。
因此,不同的韵书韵的概念也有不同,如《切韵》系韵书是区别声调的,他的韵,是韵基、声调相同的字 。
《中原音韵》是不区别声调的,他的韵仅是韵基相同的字 。
因此辨别古书中“韵”的概念,须视情况而定 。
韵部是比较晚起的一个概念,在清代古音学出现之前,韵书和音韵学只称“韵”而不称“韵部” 。
所谓韵与韵部,实际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汉字之间具有韵基相同的关系,就叫“韵”;具有同韵关系的一组字,就形成一个“韵部” 。
在清代以前,无论韵还是韵部,都可以叫做“韵” 。
从清儒开始,一般韵基相同的一组字,就称为“韵部”,而“韵”则专指韵基、声调相同编辑本段韵部韵部,与汉语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
韵基(普通话)包括:a\o\e\ai\ei\ao\ou\an\en\ang\eng\er\i\u\v;其中:e读作“鹅”或“也”尾韵,v读作“鱼” 。
韵调(普通话)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 。
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什么叫诗词中的韵,什么叫韵脚?韵母相同就是韵,韵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比如枯藤老书昏鸦ya小桥流水人家jia古道西风瘦马ma夕阳西下xia断肠人在天涯ya可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这个知识上初一就学了一、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
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
二、“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字的归类 。
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 。
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 。
等等 。
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 。
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情况如下:⑴发花辙 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
⑵梭波辙 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
⑶也斜辙 包含韵母为 ê、ie、üe 的字,如“唉、斜、约” 。
⑷姑苏辙 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
⑸衣期辙 包含韵母为 i、ü 的字,如“衣、十、鱼” 。
⑹怀来辙 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
⑺灰堆辙 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
⑻遥迢辙 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
⑼由求辙 包含韵母为 ou、iu 的字,如“由、求” 。
⑽言前辙 包含韵母为 an、ian、uan、üan 的字,如“班、前、端、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