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讲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讲座( 三 )


”“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南齐著名诗人谢眺 。
李白特别推崇他,多次在诗中称引他的佳句 。
这句承上句,按照历史年代,自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中间小谢直至登楼二李,纵贯古今,自然妥帖,用典用事,毫无雕凿之痕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诗中隽语 。
登楼二李胸有奇才,素怀大志,酒到酣时,逸兴豪放 。
这上天揽月,看似酒酣兴会的神来之笔,其实是诗人长期郁积在心里的对生活理想的执著追求 。
后四句为三层 。
神游于幻想中诚然是快慰的,但现实社会不以诗人的幻想为转移,他仍然无法摆脱污浊现实的羁绊 。
诗人深知自己年过半百,“申客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愿万难实现 。
他在幻想中清醒之后又跌落到现实社会中来,这时便更强烈地感到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他仍不懈的追求,仍在极力摆脱精神苦闷,但是愈想摆脱愈无法摆脱,因而也就愈加愁苦 。
于是,只好效法隐士,“明朝散发弄扁舟”了 。
这写出了诗人自己放浪不羁之态,同时仍回到本题 。
一首古诗词 《钱塘湖春行》赏析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阅读导引]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
[背景介绍]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
[词语注释]春行:春天散步 。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
暖树:向阳的树 。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
没(mò):隐没 。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层次结构]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