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陌生化美学 生活美学诗词( 四 )


到了《义鹘行》里虽...
朦胧派的诗歌的点评怎么写? 希望这个对你有帮助朦胧诗的艺术旨趣和美学追求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的影响:一,陌生化——延长知觉的过程,突出审美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唤起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觉醒 。
实际上,任何诗歌的审美价值都在于其艺术上的创新与探索,从某种程度上说,朦胧诗潮的诗歌所创造并形成的陌生化手法和艺术旨趣,为中国诗歌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也为当代美学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凭据,更为新诗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 。
二、个人化——自我的抒情方式朦胧诗的个人化抒情,并非孤立的艺术现象,其思想根基恰恰是在对“左”的政治和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中所表现出的个性自由精神和崭新的生命意识 。
新时期中国民众的心灵的苏醒首先在诗歌中显露出来了,个性化抒情分明是对“五四”新诗的现代传统精神的承继与张扬 。
从艺术的脉络上看,它与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有着相互的衔接,特别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等人的诗歌(讲究内在的旋律、意象的原则暗示性与朦胧美),九叶派诗人穆旦等人的诗歌(凝重、充沛、坚厚的主体精神),对舒婷、北岛等朦胧诗人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抑或心灵的感应 。
诗人们恰到好处地熔铸了群体意识与“代言人”的角色内质,又尽情发挥着个人化抒情的潜力和持久性 。
朦胧诗个人化抒情风格为我们的新诗发展完成了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一步 。
三、民间化———是一种写作立场,更是一种审美的自由民间化立场体现在诗人的写作中,就意味着尽量摆脱体制化立场,追求思想与艺术上的审美自由,意味着对个体精神的坚持,意味着保持个人写作的纯粹独立性 。

【诗词陌生化美学 生活美学诗词】

朦胧诗的创作追求便因循了这样一种自由 。
不论它的前期探索还是它后来的自觉原则,都紧密地恪守了这一立场和旨趣 。
它呈现的是个人的真正独特的生命经验,朦胧诗让一个个诗人的艺术个性在单一平实的传统文风里更加分明 。
求教关于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他们说的原也不错 只是太多你不愿意看 我觉得读诗就别去看别人的评论,先自己看看 找个比较静的环境 仔细品味象上面说到的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只有有过那种生活经历的人才有感觉 强求不得 我们强调心领神会 也是这个意思 你联想一下 这个人从前离开时 妻子折柳伤别离,杨柳拂水两依依, 回来时呢 ,大雪纷纷 夜归人(雨是下雪的意思,名做动),想象一下 一年将尽,风雪夜归人 ……那时怎样的感受再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是怎样的柔肠千转 感慨和怅然……读诗是要品的 用心去感受 感受古人的心 若是 你有所会意时定会 有一种 自己的心弦被拨动了 轻轻颤抖的感觉 那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呵呵 献丑了
推荐赏析分析现代诗的书这是一本有关诗歌的大学教材,同时也是一本献给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读物 。
20世纪是人类诗歌史上最灿烂的黄金时代(北岛语),它,成了本书的底色 。
21世纪与时下“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的人们撞个满怀,本书沾满新世纪的晨光 。
俄国诗人奥西普·曼杰施塔姆给诗歌下的定义是:“黄金在天空舞蹈 。
” 让我们和诗歌一起还乡,去缪斯的土地上尽情舞蹈吧!“现代诗欣赏与创作”最初是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开设,后扩展到全校本科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
课程的开设,和新闻传播系诞生的1987年是同一个年份,至今已问世二十余年 。
本教材在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列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传播教育高地”科研项目 。
它的最终付梓出版,与其说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前行中踩下的众多脚印中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脚印,毋宁说是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前行为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脚印开拓了一片脚踏实地的空间 。
戴达奎,男,笔名戴达 。
1947年出生于江西婺源 。
1969年高中毕业于复旦附中 。
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外童话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 。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特约审稿人 。
中国香港崇文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国童诗》编委 。
2010年出任吉林美术出版社“七色花童书坊”策划兼主编,年内推出60余部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