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字帖古诗词 硬笔行书古诗词字帖( 二 )


昼出耘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
乡村四月闲人少 ,  才了蚕桑又插田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
背诵或默写情况 家长签名:【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 , 钟山只隔数重山 。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 , 水一程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 , 雪一更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故园无此声 。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 笛弄晚风三四声 。
一叶渔船两小童 , 收篙停棹坐船中 。
归来饱饭黄昏后 , 不脱蓑衣卧月明 。
怪生无雨都张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
清平乐(yu)?村居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 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 轻烟老树寒鸦 , 一点飞鸿影下 。
青山绿水 , 白草红叶黄花 。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人屠苏 。
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 殿前拾得露华新 。
至今不会天中事 , 应是嫦娥掷与人 。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 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 , 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 , 相煎何太急?鸟鸣涧 ...
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 古诗词及诗意,再一“低头” 。
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 , 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 这就是“仰头看明月 , 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意欲捕鸣蝉 。
这是诗人极写思乡之切 , 因而才情思恍惚 , 眼目迷离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忽然闭口立 。
为何还要“低头”呢 , 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
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 , 因而便“举头”仰望 , 暗自感叹 , 那些花儿不知要掉落多少啊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扣住“画”这个谜底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便是一“举头” 。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 , 甚至望眼欲穿 , 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 , 无奈之中 , 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
境是境 , 情是情 , 那么逼真 , 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 。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 。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 , 牵牛织女渡河桥 , 拂堤杨柳醉春烟 , 歌声振林樾 , 能注意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 。
这首诗在写法上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 可谓平实朴素之极 , 以此清静之景来衬出诗人的寂寞孤单 。
草长莺飞二月天 。
儿童散学归来早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处处闻啼鸟 ,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床前明月光” 。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牧童骑黄牛: 春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了 , 到出都可以听到鸟的叫声 , 晚上听到了风吹雨打的声音 ,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 , 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  不及汪伦送我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