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评 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时评

人民网时评 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时评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网上能看吗“话题奥运”呈现多元中国对于中国,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伦敦,北京,8小时时差,跨越洲海的距离 。
然而,地球日益平坦,一切都如在场,时间、空间,都压不住奥运会在中国舆论场入水时掀起的波澜 。
这无疑是一届“话题奥运” 。
不光是赛场风云、榜单起落或是明星八卦,更有人的价值、规则伦理、赛制反思……肇始于奥运赛场的讨论,已远远越过竞技的边界,扩展到整个转型期的中国 。
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 。
从雅典、北京到伦敦,面对刘翔的荣耀、落寞与悲怆,如何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找到平衡?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引来拷问,规则与原则之间的罅隙如何填平,过程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对冲?话题奥运中,我们更好地打量世界 。
陈一冰“以金牌的动作获得银牌”,叶诗文夺冠引来外媒“兴奋剂选择性猜想”,从民族情感、爱国情绪到“受害者心态”,如何认识中国军团崛起中会遭遇的阻碍与焦虑?种种讨论背后是思考 。
规则、利益、道德,竞技体育不过是以极端的视角,再现了这些政治生活、社会矛盾中的关键词 。
崛起与遏制、融合与排斥、双输与共赢,奥运赛场也不过是用软性的方式,重启了这些贸易争端、国际关系中的潜台词 。
对于中国,这些奥运话题,指向的是现实、历史与未来,隐喻的是自身、他者和世界 。
不过,无论抱持哪种观点、争论如何激烈,对这些话题的讨论,本身就意味深长 。
观念的日渐多元、思维的日渐活跃、舆论的日渐丰富,让奥运会成为四年一点的时间坐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前行 。
信息的充分披露、逻辑的差异进路、思考的不同侧面,让奥运话题有极大开放性,在深化思考中促成观念启蒙 。
有人从精神角度辨析,有人从规则角度考察,有人从利益角度阐释 。
全面的探讨,加深了对于规则、对于体育、对于公平的理解,无异“让人们参与了一堂复杂的伦理课”,让人以更广视野、更多角度认识问题 。
在屡屡为极端情绪所裹挟、为站队问题而纠结的中国社会,这或许能涵养出最需要的开放心态 。
我们不能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观点一致 。
不过,正因多元,更需在讨论中确定基础、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多元中形成主流 。
可以争议运动员培养机制,但个人的努力却值得赞美;可以质疑规则的漏洞,但公平竞争、更快更强的底线理应坚守 。
说到底,观念的交锋,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
“舌尖上的奥运”,触动的不仅是感官,更是全球化时代体育的“乡愁” 。
或许,试图“激励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也会因为在中国引发的种种讨论,激励我们这个奋进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道路中持续生长 。
别让保障房成“闹心房”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不仅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问题,也折射出我国住房体系管理的软肋 。
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对6个省辖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审计,结果显示,6个省辖市廉租房的空置率居然高达51%,同时还有4390户违规享受保障房待遇 。
一面是无房可居的低收入者,一面是大量空置的廉租房;一面是符合条件的人住不进去,一面是不该享受廉租房的人享受了待遇……近年来,河南、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都曾出现过大量廉租房“供需错位”的现象,暴露出廉租房分配、使用中的矛盾和问题 。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保障房是为中低收入者量身打造的安居工程 。
去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今年不低于7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一共要开工3600万套 。
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为头号民生工程、老百姓翘首以盼的今天,为什么保障房屡屡出现大量空置、分配不公等问题?保障房之所以出现空置,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与需求“不对接” 。
地段离市中心太远、生活通勤不便、租金定价不合理……这些先天不足,让不少低收入家庭无奈放弃 。
而审核不严格、信息公开不够,给保障房的分配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让违规享受保障房的事件屡禁不止 。
保障房的分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仅关系保障房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形象 。
在任务重、时间短、资金紧、经验不足的压力下,一些地方为了尽快完成上级政府分派的任务,片面追求建设的速度和进度,萝卜快了不洗泥,忽视了前期对住房情况的摸底、项目规划和后期的分配、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