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1、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雪是由冷却水滴不断附着在冰晶上,使其增大而形成的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 。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 。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 , 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 。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 。
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 。另外 , 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 。一碰它 , 它就要冻结起来 。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 , 使它迅速增大 。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
温度越低雪花反而越小
雪花晶体的大小,与水汽凝华结晶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天气越冷 , 气温越低,雪花晶体越小,在天气十分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其直径往往不到0.05毫米 。
气象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当空中温度–8℃至–5℃时 , 形成棱柱状冰晶;当–5℃至–3℃时,形成针状冰晶;当温度为–3℃至0℃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状冰晶 。可见,在温度为–3℃至0℃时 , 雪花形状最大、最完整 。
在非常严寒时形成的雪花晶体反而很小,几乎肉眼看不见,只有在阳光下闪烁时 , 人们才能发现它们像细粉状,这种雪被称之为干雪 。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天气网——雪的形成原理
【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2、雪是怎么形成的雪是一种自然现象 , 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就成了雪 。
由于云是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组成的,当气温很低的时候,云朵中的小冰晶在相互碰撞的时候会融化 , 并且相互粘合又重新的冻结起来,这样重复 , 冰晶就增大了 。当小冰晶的增长到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会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所以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 。
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雪是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物质,可以在寒冬保护植物不被冻伤,来年开春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绝对不是巧合,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 。
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 。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 。雪水渗入土壤 , 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 。用雪水喂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
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3、雪是怎么形成的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汽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的 。
当空气中有无数个小尘埃和微粒子漂?。呖盏目掌鸾ハ”? ,呈现出水蒸气无法入侵的饱和状态,此时有部分的水蒸气就进入小灰尘等微粒子,形成冰晶 。其主要形成条件就是大气在0度以下 。云的上端一旦冰晶融化,冰晶就会吸收周围过饱和水蒸气而成长,形成雪降落 。
雪 , 是指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
降雪等级划分
降雪等级标准通常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该标准一般采用持续时间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 , 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小雪,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 , 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
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 , 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 , 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
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4、雪是怎么形成的雪是由冰晶聚合而形成的固态降水 。
形成条件:
1、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 , 叫做饱和水汽量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 。例如,空气温度为-20℃时 , 相对湿度只有80% , 冰晶就能增长了 。气温越低 , 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 。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
2、空气里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 。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 。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 ,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
3、冰晶增长: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 。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 。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 。但是 , 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 , 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 。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 。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 。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 。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 , 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 。另外 , 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 。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 。所以,在混合云里 , 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 , 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 , 使它迅速增大 。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
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 。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 。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
雪是怎么形成的,物理现象雪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5、雪是怎么形成的?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