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

1、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我们通常称之为鬼节,是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 。这一天有许多习俗和禁忌 。万圣节是西方的节日 。万圣节和中国的中元节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看两者的本质区别 。
鬼节
西方万圣节和中国鬼节的区别
中国鬼节:祭祖,庄严肃穆 。
在“远离鬼神”的中国文化中,“鬼”是禁忌,死亡是禁忌 。人不习惯和“鬼”开玩笑,也不习惯“作弄活人” 。在西方文化中,生死被视为自然规律,死亡并不可怕 。鬼节是一个可以庆祝的节日 。为了让节日好玩有趣,增加节日气氛,同时让孩子从小就不怕鬼 。就连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也会扮成“鬼”来取笑 。这对于生活在西方历史传统下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我们这个“敬鬼神而远之”的东方国家来说未必合适 。即使是那些在国外生活了很久的中国人 , 很大一部分还是坚持入乡随俗,也要考虑中国国情在孩子身上的烙印 。子曰:“不祭鬼 , 不敢当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 。这个“鬼”不是另一个“鬼” 。中西鬼节文化的背景和内容有很大不同 。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为民服务,远离鬼神,可以说是知之 。”中国也有自己的“鬼节”,但它的内容和形式与西方人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鬼节文化以我们绵延不绝的宗法血缘传统为土壤,与我们谨小慎微、追求未来的传统息息相关 。在基督教中,不允许祭祀祖先 。中国的鬼节突出了对祖先的记忆 。相应的,我们鬼出来的目的主要是接受人的牺牲,而不是寻找投胎的肉体替身 。这种信仰构成了中西不同的鬼文化 。
万圣节:欢乐热闹 , 以娱乐为主 。
万圣节的起源是在公元前500年,当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在10月31日回到生前居住的地方,在活人身上寻找身体替身以获得重生的机会 。因为当地居民担心鬼魂会夺走自己的生命,所以当10月31日到来时,他们会关掉所有的灯,让鬼魂找不到活人,并装扮成怪物把他们吓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的意义逐渐变得喜庆 。所以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和图片都变得古色古香 , 比如南瓜妖怪和女巫 。有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尽量打扮成鬼的样子,尤其是每年孩子们穿上不同的万圣节服装,挨家挨户讨要糖果,说“trickortreak”,这些都让鬼节有趣多了 。这也是万圣节受到很多人喜欢的原因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 , 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 。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 , 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 。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 。”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 。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佛教中称为“盂兰节” 。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 。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 , 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 , 或超度亡魂 , 化解怨气 。
而鬼节实际上源自佛教“盂兰盆会” 。盂兰节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 , 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 , 即化为烈焰 , 饥苦太甚 。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 , 为说盂兰盆经 , 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 , 见到他死去的母亲 , 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 , 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 , 菜饭却被饿鬼夺走 。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 。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 。
中元节只是中国鬼节中的一个,在中国有四个鬼节,分别是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 。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 ,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 。鬼节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四大鬼节 , 分别是七月半,清明节,三月三,十月初一 。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最著名的是万圣节 。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2、…鬼节,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两者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都是鬼节,只是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节日这天 , 人们带上祭品 , 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 。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因而固定于这一天 。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 ,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 。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 , 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 。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3、盂兰节、中元节、鬼节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一、归属宗教不同:
1、盂兰节:
盂兰节归属佛教,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 。
2、中元节:
中元节归属道教,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
二、节日仪式不同:
1、盂兰节: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盂兰节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 。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 。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 , 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 , 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 。
2、中元节:
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
节日背景
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 , 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
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 。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元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盂兰节
分属于儒释道三大派 , 各有各的意义 。有趣的是,七月十五是罕见的“三教合一”的日子 。
在儒家与传统习俗中 , 这是稻谷成熟的季节,古人以新谷供奉祖宗,希望得到先祖的庇佑,古人认为万物本源 , 从来处来,归来处去,“归去来兮”,死亡原本是返归本源的过程,故名“归”节,最后不知道被那个杀千刀的谬传为“鬼节”,严格的说,应该叫做“祭祖节”或“孝亲节”;
而在佛教 , 则是鼎鼎大名的传统节日盂兰盆节 。“盂兰”,梵文音译“uIIambana”,意思是“解倒悬”,倒悬就是身体倒挂的意思,凡是倒挂过的人都知道那种头昏脑胀的痛苦,用来比喻饿鬼生存的苦逼状态,“解倒悬”的意思就是拯救那些饿鬼;“盆”则是专指供奉用的器皿 。
七月是佛教的孝道之月,也是共修之月,更是供僧之月 。在印度,4-7月都是雨季,小虫子到处乱爬,僧人出行化缘容易踩到,为了不误伤虫子,佛祖要求自4月15-7月15日(农历),全部僧人都闭关打坐,称为“夏安居”,故七月是修行之月;目连原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本名目犍连 , 号称“神通第一”;故事正如《目连救母》的电影上一样,母亲因生前好食鱼籽 , 肆意杀生,不敬僧佛,死后堕入饿鬼地狱,目连使用神通救助母亲无效 , 请求佛祖帮忙,佛祖告诉目连,在夏安居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七月半 , 让目连准备素斋美食,供养全部僧众及菩萨罗汉,然后大家一起“发功”将目连之母救出地狱 。这一天(七月十五)大家都很开心 , 所以称为“佛欢喜日”,也是“盂兰盆节”,又因为目连供养了诸天神佛及僧众,所以供僧就成为七月的特色,故称“供僧之月”,也因为目连对母亲的赤诚与孝道,故将七月称之为“孝道之月” 。
在道教,则由原始的天、地、水自然崇拜 , 衍生为人格化的三官大帝: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三位“高管级神仙”,故有上元节(元宵节)天官赐福、中元节(七月半)地官赦罪、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七月半正是道教的中元节 , 地官大帝率领诸地神仙,前来民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地狱里的鬼们就有了这一个月的黄金假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从初一“鬼门开”到三十“鬼门关”,就有了鬼们到人间旅游休假、看望家人的长假 。所以中元节也是民俗的家祭,有种种以“放河灯”为代表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来祈福超度 。陆游老先生的“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这一天了!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4、什么是中元节? 鬼节又是什么意思?中国的鬼节风俗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从何而来?有什么传说故事呢?
朋友:你好 。
与鬼节联系在一起的是地狱、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的行刑者、炉火正旺的行刑用火炭 。上述画面,警示人们【惩恶扬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 。
管理地狱的是三官: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 。每到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朔(十月初一),三官打开地狱大门,让地狱中的鬼魂、饿鬼、囚魂来到人间,有主的鬼魂回家接受家人祭祀 。无主野鬼、饿鬼、囚魂也能感受一点慰藉 。
三官是道教的 。佛教有地藏菩萨管理地狱 。乃是人类对鬼魂的崇拜、宗教信仰的产物 。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 。主宰人间善恶和阴间世界的还有城隍 。城隍的职司,即是城池的保护神 , 也是城内外治安之神、后来又主宰当地的水旱、吉凶、冥事、士科等等 。
人们祈求三官、城隍、地藏菩萨、保佑,扬善驱恶 , 同时祭祀祖先 。每至鬼节 , 送钱、送贡品(贡品是为了鬼魂回到地府时打点管理他们的狱卒的) 。祭拜时间有:早清明,晚十一之说 。(即清明要在借钱,十一可在节后 。)
中元节还是中元地官的圣诞 。
中元节就是人们口中经常说到的鬼节,相传鬼节当天阴曹地府会把全部的孤魂野鬼都给放出来 , 这天的禁忌也比较多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也叫做鬼节、七月半,佛教把它叫做盂兰盆节 。同清明节以及重阳节相同,都是祭祖大节,同时还是汉字文化圈诸国的文明节日 。
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据说在中元节的那天阴曹地府会把全部的鬼魂给放出来,那天人们都要进行祭奠鬼魂活动 。家中但凡是有刚死的人 , 都要上新坟,通常在地方上都要祭鬼魂,成为我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
中元节就是七月半鬼节呀 , 鬼门关大开的日子,昨天刚过,习俗就是祭祀,烧点纸,但是稍微迷信点的家长会要小孩早点睡觉,因为童眼无邪,容易见到鬼,怕小孩吓到了 。
中元节就是鬼节,给逝人烧钱的节日
中元节和鬼节的区别,中元节和鬼节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5、中元节为什么叫做鬼节?哪些习俗
辛丑年
七月十五
编辑: 云上文化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为何偏要成鬼?《礼记?祭法》又说:“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 。意思是说:普通百姓没有庙宇,死后无人供奉,只能变成鬼 。
原来人不仅生前分三六九等 , 死后还要饱受等级压迫 。那些达官贵人死后有庙供奉,不仅生前享富贵,死后还能成神,何其不公?
唯一给人留点指望的便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虽然不能成神 , 但是“鬼途“是大多数人的无奈选择 。
为何说“有点指望”?便在于中元节的习俗与特性;时值中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元节为何被称为鬼节?又有哪些习俗?
一、中元节如何成了“鬼节”?
中元节与“鬼节” , 注意 , 二者是并列关系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元节是中元节 , 鬼节是鬼节,二者不相干,内容也不相连,只是在后续发展中渐为一体 。
上古时期,“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为农作物丰收时节,粮食富足,人们首要感谢的是祖先的在天之灵 。没有祖先的庇佑,哪里有今天的丰收?所以要感恩 。
感恩的方式便是祭祖,早些时候,祭祖又可理解为“庆丰收” 。随着孝道观念的传播发展,祭祖成为了七月半的主要内容 。
随着道教发展,道家学说逐渐深入人心 。在道教中,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职责很高,尤其关乎百姓民生,会在三元日为人间定赏罚 。
如天官,会在上元日赐福天下,地官则会赦罪地狱鬼魂,水官则在下元解厄 。其中 , 中元地官赦罪最引人关注 , 因为他赦罪的对象不是百姓,而是鬼魂 。
放鬼回家,当然有的鬼可能没有家,没有家了的鬼在人间游荡,过了中元便回地狱去,有家的则回家看望家人,与家人吃个团圆饭 。
孝道,是中国人间最大的道 。能够让逝去之人回家吃饭 , 想想就很美好,很温馨 。所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点,同时点燃河灯,为那逝去的孤魂,点亮归来的道路 。
也正因此 , “中元”于孝而言乃大善 。久而久之,中元,成了七月半的代名词,人们只记得中元,中元节,自此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鬼节” 。
二、中元节独特的地方习俗
第一 , 墓地祭扫 。虽然祭祖是中元节早期的主要内容,但并没有被舍弃 。到今天 , 一到中元节,人们普遍会到墓地进行洒扫,祭奠祖先 。
第二 , 送羊 。这一天,很多家里养的羊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蒸熟,然后送给外孙 , 有的地方是不杀真羊,蒸面羊,送给女儿 。
起源于“割罢麦子打完场,谁家闺女不瞧娘 , 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瞧羊”的说法,旨在告诫女子常回家看看 。
第三 , 送船 。此习俗广泛流传于山东,长岛渔民到了中元节,会将木板制成小船,在船上贴上一个纸条,上面写上名字 。
格式大致为:供xx使用 。这个“xx”大多是溺海者,当地多湖海,每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
小船上有食物、衣、帽、鞋袜,然后点燃蜡烛 , 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给亡灵使用,也是为了求得一个平安,让亡灵不要打扰生者 。
第四 , 结鬼缘 。与鬼结缘,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 万一被鬼给缠上,那可如何是好?虽然咱都知道鬼是假的,但心里害怕却是真的 。
然而在江苏吴县 , 居民们到中元节便会用锡箔折成金锭,沿着路进行焚烧 , 施以“鬼钱”,结下善缘 , 求得平安 。
第五 , 送老客 。老客,自然不是老人,而是老祖 。湖南邵阳人,在十五晚上焚化纸包,拜祖 。
纸包内有厚厚的纸钱,纸包的正面写上祖上的名讳,到晚上,人们开始焚烧纸包,烧的越多 , 火势越大,就表明家族越兴旺 。
不过,因为容易引发火灾,近年来以已不曾举行 。
想来 , 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些习俗,除了祭祀祖先 。因为它们或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 。
随着科学文化普及,人们不再迷信,进而变得开明,变得无所畏惧 。无所谓,从来都不是“无所敬” 。
我们敬重祖先,这是身为中国人的传统,不必要的封建习俗可以抛弃 , 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抛,也不能忘 , 便是那颗感恩祖先的心,和对逝去亲人的孝 。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鬼节 。此外还有地宫节、瓜节等不同的名字 。
中元节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北魏时期,又被称为鬼节、七月半、盂兰盆会等 。到了鬼节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等,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古代人们十分信奉鬼神,所以中元节也被十分看重,因此得以一直延续至今 。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了现在俗称的“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
据说当时释迦十大弟子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的折磨,于是目莲就想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但是饭菜却被饿鬼夺走了 。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 , 授予其盂兰盆 。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着珍果素斋来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能够得到食物 。而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 , 佛教徒每年都会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会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普渡会,也就是我们的中元节 。
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