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1、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柔然这个名字我们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在历史上多次出现,那它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处在奴隶制初创时期的柔然国就已经建立了一个东起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南至大戈壁,北达贝加尔湖的强盛的游牧汗国 。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
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 。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 。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 , 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 , 核心区在今蒙古国 , 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 , 向南势力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 。
柔然人与所谓阿瓦尔人的关系目前中外历史学界尚无定论 , 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拓展阅读】
柔然的起源
柔然,亦称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 。北朝的碑志、杂曲中,往往泛称之为“匈奴”、“鬼方”、“凶奴”、“猃狁”、“北虏”、“北狄”等 。“柔然”名号始于车鹿会之自称 。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 , 打仗只靠武力,不用计谋 , 败多胜少,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 , 并下令全国军民对柔然侮辱性的改称“蠕蠕” 。北魏后期柔然以“茹茹”作为自称或姓氏 。“柔然”一词 , 有认为是“聪明、贤明”之意 , 或认为含有“礼义、法则”之义,或认为源于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等 。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 。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 。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 。此外 , 欧洲历史著作中有称柔然为“阿哇尔人”(Avars) ,其实为公元八世纪中叶由亚洲迁到欧洲的柔然人,并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阿瓦尔汗国 。阿瓦尔汗国终在与法兰克国王查理进行8年战争后覆灭 。
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年—425年 , 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 , 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 , 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丹为邻,西边远及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 , 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 , 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 。在柔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其它民族成分 。
根据《魏书》、《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关史书记载 , 柔然所统辖的姓氏共有60余种,其中属于柔然的民族、部落有包姓郁久闾氏、俟吕邻氏、尔绵氏、约突邻部、阿伏干氏、纥奚部、胏渥氏;属东胡鲜卑的有拓跋氏、丘敦氏、无卢真氏、树格干氏、尉迟氏、谷浑氏、匹娄氏、勿地延氏、莫那娄氏、叱豆浑氏、库褥官氏、温盆氏、树黎氏、乌氏(乌洛侯);属于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罗氏(部)、达布干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东部高车等;属于匈奴余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说属敕勒)、贺术也骨部、乌洛兰氏;属于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属于西域诸胡的有龙氏、高氏(一说为汉人)、希利垔、邢基祗罗回、侯医垔等 。此外,柔然内部还有一些汉人 。由上可知 , 柔然主要是鲜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许多民族和部落所组成 。因此,东胡之裔、鲜卑一支、匈奴别种之说,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
但就柔然统治者的世袭贵族而言,无疑是从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的 。柔然一个归附北魏的首领阿那瓌曾对魏孝明帝元诩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 。”元诩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认可 。故有的史书直称柔然可汗社仑为鲜卑社仑或河西鲜卑社仑 。说明柔然、拓跋均有一个共同祖源,皆由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 。柔然贵族是从拓跋鲜卑中分离出来的一支 。随着柔然势力在大漠南北的发展,与进入中原地区的拓跋鲜卑分道扬镳,出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
柔然国的衰亡
公元5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逃亡 , 大大削弱柔然的力量 。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阿伏至罗率10余万落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至车师前部西北,建立高车国,自立为王 。柔然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了30来年的争战 , 柔然由盛转衰了 。
公元6世纪初,柔然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汗位 , 发生内讧 。520年(北魏正光元年),可汗丑奴为其母及大臣所杀 。其弟阿那瓌刚继位10来天,就被族兄示发战败,投归北魏,受隆重迎接,位藩王下,安置于燕然馆,封之为朔方郡公、蠕蠕王 。杂曲歌辞“阿那瓌”描写其在洛阳出行盛况云:“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 。后阿那瓌从兄婆罗门又率数万人击溃示发 , 自号称偶可社句可汗 , 旋为敕勒驱逐 , 率10万骑归降北魏 。
面对当时形势,北魏采取了保存柔然,分其势力,以牵制和抵御日益强盛的高车国的策略 。将阿那瓌安置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北的吐若奚泉,婆罗门置于居延海附近的故西海郡(治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 。522年(北魏正光三年),婆罗门叛离北魏,抢掠凉州 , 欲投奔嚈哒(嚈哒汗三妻,皆为婆罗门姐妹),被北魏追擒归于洛阳 , 越二年死于燕然馆 。次年 , 阿那瓌也在柔玄、怀荒二镇之间聚兵30万,扣留北魏使臣,驱掠魏边“良口二千,并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退还漠北 。是年,北魏爆发了六镇大起义 。为了维护自己统治,525年(北魏孝昌元年),召阿那瓌率10万大军,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击溃破六韩拔陵所率之义军 。瓌乘机抢掠,扩充实力,占据长城以北漠南地区,“部落既和 , 士马稍盛” , 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击败了因内乱而日益衰弱的高车国 。
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柔然复兴 。高欢、宇文泰,为了减轻北患、竞相与阿那瓌结好 。瓌周旋其间,先后与东、西魏通婚,接受双方的馈赠 。如西魏文帝元宝炬以元翌女为化政公主嫁瓌弟塔寒 。元宝炬又娶瓌长女郁久闾氏为皇后(魏悼后),而废原皇后乙弗氏为尼,不久,并逼乙弗氏自杀 。
540年,东魏高欢以常山王高骘妹乐安公主(改封兰陵郡长公主)嫁瓌子庵罗辰 。瓌以孙女邻和公主妻高欢第九子高湛,欢亦娶瓌爱女为正室 , 称蠕蠕公主 。“及齐受东魏禅,亦岁时往来不绝” 。彼此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
当军事冲突有所缓和后,柔然逐渐注意整顿内政,多方吸取汉族文化,改官制,立年号 。阿那瓌复立后,重用汉人淳于覃,“以覃为秘书监、黄门郎,掌其文墨” 。柔然还注意吸收中原汉区的生产技术 。其逐水草而居,原无城廓 。“天监中(510年前后),始破丁零,复其旧土始筑城郭,名曰木未城”,作为冬季或夏季居住的聚集点以防御高车 。木末城大概在张掖、敦煌之北汗庭的西南面 。同时,柔然曾遣使至建康(今南京市) , 要求南齐派医生及织锦、造指南车和漏刻的工匠到漠北 。遭拒绝,说明柔然需要中原地区的医师和工匠 。柔然受汉族影响 , 在其后期,逐渐有了农业 。如522年(北魏正光三年),阿那瓌被安置在怀朔镇北后 , 曾“上表乞粟,以为田种,诏给万石” 。柔然不仅在政治上与北魏等有广泛联系,而且中原的经济、文化对它有很大吸引力 。
柔然除了与北朝有交往,还屡次遣使南朝 。早在5世纪30年代,柔然即不断与刘宋联络,以建立针对北魏的联盟 。当时刘宋虽扬言“北伐”,但实无力攻北魏,因而对柔然所遣使臣亦“每羁縻之” 。直至478年(刘宋升明二年),刘宋为了借助外力摆脱内外困境,派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次年,到达漠北,“克期共伐魏虏” 。柔然可汗即在是年,率30万骑进攻北魏,至塞上 。南齐政权建立后,柔然又接连遣使贡献貂皮、狮子皮裤褶及马、金等物,企图联齐伐魏,并请派医师、工匠 。但由于萧道成初即位,不敢贸然出师 。
485年(南齐永明三年),南齐使者至柔然,因不拜可汗被杀 , 致使双方交恶 。
515年(南梁天监十四年),柔然始又遣使向南梁献马、貂裘等物 。柔然使者往返江南与漠北的路线,由于北魏的阻挡 , 只能经西域、吐谷浑而抵益州,从益州迂回至建康 。此外,柔然与西域的嚈哒、乌孙、悦般以及东北的乌洛侯、地豆于、库莫奚、契丹等均有一定联系 。
柔然在阿那瓌可汗时 , 曾一度复兴 。然不久,爆发了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至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 。522年(北齐天保三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 , 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瓌兵败自杀 。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 。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 。次年 , 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 。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 , 庵罗辰下落不明 。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 。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 , 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 , 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 。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 。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 。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
南北朝时 , 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 。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 。为了防止逃亡还将其中一部分迁入内地 。柔然部众往往以逃回漠北的方式,反抗北魏的压迫,并掀起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 。如509年(北魏永平二年),迁到济州的柔然人曾乘北魏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起兵时,发动起义,渡过黄河 , 北上攻取郡县 。六镇起义后,留在北边的柔然也曾起兵响应,进攻马邑 。
北魏对俘虏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众驱役压迫,而对柔然上层贵族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 , 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这固然是由于北魏统治者认为与之同源 , 血统高贵,故愿意与柔然王族通婚;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削弱、分化柔然政权本身,以减少来自北边的威胁 , 因此极尽拉拢之能事 。崔浩曾云:“蠕蠕子弟来降,贵者尚公主,贱者将军大夫,居满朝列 。”反映了北魏对柔然贵族的优遇 。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 。从河南洛阳、山西雁门、代郡等地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证实其先祖确系柔然人 。
柔然国的政治制度
公元4世纪初,当木骨闾从拓跋鲜卑的部落联盟中分离出来时,柔然前身仅是一个氏族部落 。车鹿会自号柔然后,它成为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一个“部帅” 。凭借强悍的骑兵 , 不断征服和兼并邻近氏族和部落,柔然部落联盟首领和首长积聚了大量奴隶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王位的继承基本上是父子相袭 。从车鹿会至社的约五代内,柔然的氏族、部落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掠夺战争中,许多新的氏族、部落并入柔然部落联盟之中,而原有的氏族、部落在拓跋鲜卑的进攻下逐渐瓦解或重新组合 , 原有的血缘关系遭到一定破坏,氏族成为建立在地域和经济关系上的军事行政单位 。
在柔然内部、阶级分化和贫富悬殊也越来越大,世袭的可汗、酋长、大人等及一部分平民通过掠夺战争获得了大量财物和奴隶 。而有的平民却日益贫困 , 被迫依附于贵族 , 甚至沦为奴隶 。因而逐渐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5世纪初 , 社统一漠北后 , 立军法,建官制,初步具有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特点 。
柔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可汗,相当于匈奴的单于 。其下设大臣,辅佐可汗管理内外事务 。每一可汗按其行均有号,如社为柔然开国之主,故号“丘豆伐”,即“驾驭开张”之意 。大臣亦有号 , 如莫弗(莫何,勇健者、酋长之意)、莫缘(圣人之意)等 。大官的官职有国相、国师、俟力发、吐豆发、俟利、吐豆登、俟斤等 。国相 , 如《南齐书·芮芮虏传》记有国相希利垔、邢基祗罗回 。主要掌管行政、外交 , 为文官之首,相当于中原的丞相 。国师,由僧人担任,主要掌管宗教事务,如据《大藏经·高僧传》第八《释法瑗传》载,法瑗二兄法爱“亦为沙门 , 解经论兼教术,为芮芮国师,俸以三千户” 。俟利发,也作俟匿伐,职位很高 , 为可汗族系担任,掌一方之军权 。此官号后为突厥所继承 。吐豆发,亦作吐头发、吐屯发,仅次于俟力发之官职,为柔然王族担任 。如《北史·蠕蠕传》提及546年 , “阿那瓌遣其吐豆发郁久闾汗拔、姻姬等送女于晋阳”,与高欢成婚 。《北齐书》和《魏书》还载有“吐头发郁久闾状延等”、“阿那瓌遣其从祖吐豆发率精骑一万南出”等 。俟利,《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其官者俟利 , 犹中国方伯也 。”位于俟利发、吐豆发之下 。如《北史·蠕蠕传》提及的俟利阿夷普掘等 。吐豆登,一说为吐豆发之讹,或与吐屯同,其位在俟利发、吐豆发、俟利之下 。俟斤即奇斤,先为官号,旋转为氏,位于吐屯之下 。《资治通鉴》卷八四 , 梁武帝萧衍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条曾记有遣俟斤尉比建朝贡之事 , 胡三省注云:“俟斤 , 柔然大臣之号 。俟,渠希翻 。”
综上所述,柔然大官号及等级比较简略,除了国相、国师主要是掌行政、宗教事务外,其余官职皆主管军事兼民政 。而所有成年壮丁皆编为骑兵,平时放牧牲畜,战时拿起武器上马作战 。行军时,骑马携带自己的牲畜、财物和妻孥,即所谓“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 。从可汗、大臣至基层均是按军事编制,是一个军事与民事合一的游牧政权 。在各部大人下 , 柔然又仿照北魏之制 , 设置了统千人之军将和统百人之幢帅 。《魏书·蠕蠕传》称社呛“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 , 幢置帅一人;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 , 或临时捶挞 。无文记,将帅以羊屎粗计兵数,后颇知刻木为记” 。柔然各部首领经常于敦煌、张掖之北汗庭集会议事 , 如当可汗继承发生问题时 , 有权罢免或另立新汗 。
柔然中后期也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北魏的典章制度对其影响颇深 。从464年(北魏和平五年),予成即可汗位后,仿中原王朝之制 , 建立年号“永康” , 后其它可汗分别用过“太平”、“太安”、“始平”、“建昌” 。

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2、古代柔然是在什么时代?魏晋南北朝,十六国的时代
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与其并存的还有敕勒 。当时 , 正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
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3、古时候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鞑靼指的是什么意思?_百度…古代长城以内是农耕区 , 长城以外是游牧区,在游牧区先后产生了许多强大的部族或者国家 。这些部族的名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 , 秦汉时是匈奴 , 南北朝时是柔然,唐朝时是突厥,北宋是契丹,南宋是女真,明朝时是鞑靼 。游牧文明的特点就是迁来迁去,因此不同时期的部族主体民族不一样,但都有前期部族的血统,人种的融合与交流较多 。
匈奴在夏商时期就出现了,只是称呼不一样,战国以前统称为北狄,战国时代称为匈奴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遗民,也是炎黄子孙,这为匈奴融入华夏创造了理论基础 。赵武灵王时,赵国兵出云中,向匈奴夺地千里以上 。秦始皇时期,蒙恬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马 。秦末战争至汉朝建立的六年时间里 , 匈奴完成了国家化建立,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
汉朝经过两百多年的战争,最终使匈奴分化,南匈奴内附入汉,北匈奴远遁欧洲 。匈奴人消退后,大草原上又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鲜卑族,时间已经到五胡乱华时 。鲜卑通过一系列战争 , 最终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 。鲜卑族内迁汉化后,大草原上再次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也就是柔然 。说起来柔然本是鲜卑的一个附属部族,最终却发展成了鲜卑最大的敌人 。花木兰替父从军,打的就是柔然 。由于柔然无法跨过鲜卑的北魏 , 因此他无法对东晋实施骚扰,历史记得就不多 。
鲜卑化的北魏后分裂成东西二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 北周攻灭北齐,隋朝取代北周南下灭陈国 , 统一了中原 。柔然汗国被新崛起的突厥取代,柔然人大部分融入突厥,少部分融入契丹 。隋唐时北方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偶尔也与契丹交战,最终唐朝攻灭了突厥 , 突厥人大部分西迁中亚,少部分融入唐朝 。突厥被灭后,契丹开始兴起,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契丹取得了燕云十六州 。
北宋建立后,与契丹进行了25年的战争 ,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约为兄弟之国 。东北的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宋时受契丹压迫,最终起兵灭辽,灭北宋,建立了金国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大部分西迁 , 少部分融入金国或者南宋 。金国入主北方后,大草原上最后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诞生,他就是蒙古 。
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灭了金国 , 灭了南宋、西夏、大理等国,统一了华夏 , 入住中原建立了元朝 。朱元璋在江南崛起,然后挥兵北伐,攻灭了元朝 。蒙古退回草原后很快内部出现了分化,东部蒙古被称为鞑靼,西部蒙古被称为瓦剌,又回到之前的部族形式 。瓦剌有四个大的部落: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
匈奴,柔然 , 突厥 , 契丹,女真,鞑靼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他们的每一个名字如同汉民族的朝代名称及年号一样 , 都富有深刻的含义 , 从远古时代开始,林林总总的北方少数民族就与华夏族 , 汉民族的前身,如影随形,并不断的争斗,融合 , 最终经历数千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成为了我们如今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 而上述几个少数民族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这些都是以前的部落,也就是现在说的少数民族,都是英勇善战,凶狠无比的民族 。
其实指的就是少数民族 , 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叫法 。
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4、魏国梁国然柔哪个朝代魏国、梁国,没有然柔 , 是柔然 , 是南北朝时期,魏国是当时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梁国是南朝的南梁,柔然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
柔然国是哪个朝代,柔然国是哪个朝代的

文章插图
5、古代柔然是现在哪里古代柔然是今天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 , 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 。
柔然核心区在今蒙古国,一定时期向西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 , 向南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