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


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

文章插图
问题一:精卫填海是什么故事精卫填海 百科名片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记叙的一则故事 , 说的是中国上古时期一种叫精卫的鸟努力填平大海 。《山海经》记述有一种鸟 。它的名字叫精卫 。精卫原来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 , 她死了 。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 。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诗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按既定的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精卫填海》也是38集大型古装神话剧的名字 。
成语典故: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揣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
简介
拼音: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焉:在这里 出处: 《山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事例:宾南如~,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意志坚决 成语故事:神话传说,上古时期炎帝最疼爱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被水淹死,她的灵魂化作一只作精卫鸟,总是飞到西山去叼小石头和小树枝扔进东海,发誓要填平东海为自己报仇 。成语例句: ◎ 在中国古代,同样有过一个神话时代,《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等神话故事成为后世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土壤 。◎ 天气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洪水猛兽等,对原始人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威胁,因而就产生了”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 , 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 , 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故事又名“精卫镇海” 古文赏析: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