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是皇后的什么


太妃是皇后的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 , 皇帝、亲王、郡王、“五候”的遗孀,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 。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 , 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太王妃,通称“太妃”,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太某国夫人”) 。“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 。
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 , 皇帝、亲王、郡王、“五候”的遗孀 , 以及丧夫的诰命夫人,是可以享受“晋爵”的待遇的 。皇帝的妃嫔受封为各级太妃,王爷的遗孀们均封为王太妃,通称“太妃” , 诰命夫人受封为“太夫人”(如果丈夫为受封为“某国公”,遗孀的封号是“某国太夫人”) 。“太妃”“太夫人”的名号是可以追封的 , 如北宋欧阳修的祖父母和父母早逝,欧阳修成为高级官员后 , 皇帝追赠予其已故长辈“国公”和“国(太)夫人”的名号 。历代各级妃嫔晋封太妃的名号是:
端康太贵妃(原光绪帝瑾妃)
元妃-太元妃(见于金制)
皇贵妃-皇贵太妃
贵妃-太贵妃(清朝时作“贵太妃”)
妃(包括唐宋时的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庄妃 , 金朝的跚妃、淑妃、德妃、贤妃,明、清时期的各位妃)-太妃(宋代有时称宸妃 。宋时宫中称太后为“大娘娘”,称太妃为“小娘娘” 。如宋仁宗时,刘太后刘娥被称为“大娘娘”,养母杨淑妃被称为“小娘娘” 。)
嫔-太嫔
贵人-皇考贵人
常在-皇考常在
答应-皇考答应
但是在史料中,各级太妃一律记作“皇太+妃嫔封号+妃嫔等级”,如道光年间,原嘉庆帝如妃被尊为“皇太如妃” 。
其他如美人、才人、宝林、世妇、御妻、御女、采女等在皇帝驾崩后一般出家修道,留下的话只能屈居冷宫(如凌烟宫)享受原来的待遇而已 。唐中叶后,以太妃为诸王母的封号 。清制,对皇帝的祖父或父亲多遗留的妃嫔分别尊为皇贵太妃和贵太妃等 。清代的常在和答应通常不受晋封 。
清朝太妃册封金册
宫眷晋为太妃后,年例增加为原来的两倍,甚至更多 。如清制 , 皇后年例1000两白银,皇太后年例曾因为诸多原因发生过几次变化,但是一定超过2000两白银;皇贵妃年例800两白银,皇贵太妃年例1800两白银 。太妃晋为皇祖妃 , 历代基本都采取年例增加一定数目的办法,如清制增加200两—500两白银 。晋为“太妃”后,原先妃嫔的封号只有一个字(皇贵妃除外),都重新拟定两个字的封号 。当然晋为太妃的前提必须是新皇帝是先帝的下一代人,如果两人同辈(如同治帝和光绪帝),自然是无法成为太妃了,只能在原来的地位上晋一、两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