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 )


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 , 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
扩展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的范围广泛,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 , 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
具体地讲,中华传统文化以节日、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为载体 。
比如正月初一春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节日和各种民俗活动以及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的传统文化等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的“八端”、“八法”、“三达德”和“五常”分别是:
1、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 。
2、八法可能指以下几个方面:医学、武术、书法、法制等 。其中中医又分有治疗八法和针灸八法 。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 。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
3、三达德:出自 《中庸》,三达德即指“ 智”、“ 仁”、“ 勇”此三大品行 。
4、“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

1、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 , 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
董仲舒认为 , 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具体地说 , 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