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家谱现在是那里给的


孔孟颜曾家谱现在是那里给的

文章插图
北洋政府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 , 定表字,别长幼 。”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 。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戮趼藓肜?,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 。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 。明代以来 , 孟氏族人遵从族规 , 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 。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 。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 。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 。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
“希”至“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 , 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 。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 。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 。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 。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着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
所有的孔姓人都是孔子的后代,所有的孟姓人都是孟子的后代,所有的颜姓人都是颜子(颜渊)的后代,所有的曾姓人都是曾子的后代,所以,这四家只有一套家谱,因为他们本来只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