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和碳


关于氢和碳

文章插图
首先电负性的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 这句话就是错误的
电负性是原子对最外层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相对数值,与氧化性无关
氧化性的强弱通常使用电极电势来作为定性或定量比较的标准 。
C+H2O=CO+H2 从热力学上来说,这是一个熵增反应,虽然是吸热反应 , 但是他的吉布斯自由能在高温下是小于0,可以自发反应
1电负性综合考虑了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首先由莱纳斯·鲍林于1932年提出 。它以一组数值的相对大小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中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 , 称为相对电负性,简称电负性 。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2同一周期从左至右,有效核电荷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对电子的吸引能力渐强,因而电负性值递增;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值无明显规律 。就总体而言,周期表右上方的典型非金属元素都有较大电负性数值,氟的电负性值数大(40);周期表左下方的金属元素电负性值都较?。ず皖帐堑绺盒宰钚〉脑兀?7) 。一般说来,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于20,金属元素电负性小于20 。
3电负性概念还可以用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和化学键的类型 。电负性值较大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 , 由于对成键电子吸引较强,往往表现为负化合价;而电负性值较小者表现为正化合价 。在形成共价键时,共享电子对偏移向电负性较强的原子而使键带有极性,电负性差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当化学键两端元素的电负性相差很大时(例如大于17)所形成的键则以离子性为主 。
4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 。电负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方法的电负性数值都不同,
氢 22 锂 098 铍 157 硼 204 碳 255 氮 304 氧 344 氟 398
钠 093 镁 131 铝 161 硅 190 磷 219 硫 258 氯 316
钾 082 钙 100 锰 155 铁 183 镍 191 铜 19 锌 165 镓 181 锗 201 砷 218 硒 248 溴 296
铷 082 锶 095 银 193 碘 266 钡 089 金 254 铅 233
Pauling (1932,1960)定性地将电负性 (electronegativity)χ定义为:分子中一个原子吸引电子到其自身的能力 。因此可能在电负性与电子成键能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 。根据Pauling (1932,1960),在两个不同非金属Ai 和Aj 原子之间电负性之差与以下方程有关:
地球化学
式中:D(Ai?Aj )是在一个气态分子中的两个不同原子之间的单一键能 (single bond energy);D(Ai?Ai)或D(Aj?Aj )是在一个双原子或多原子气态分子的两个相同原子之间的单一共价键能量;α是具有能量维的比例常数 。因此,根据上述方程,原子的电负性是无量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