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分为哪几步


点茶分为哪几步

文章插图
净手、汤器、请茶、洗茶、泡茶、拂盖、封壶、分杯、回壶、分茶、奉茶、闻香、品茗 。
茶乃国饮 。如果按照朝代划分 , 唐代煎茶、明清泡茶众所周知,而宋代点茶很长时间湮没无闻 , 直至有深厚家学的宋联可在结缘镇江文化产业工作后,经多年来的致力挖掘研究,才使之得以重新现世 。
宋代点茶的集大成之作是《大观茶论》,作者是宋徽宗 。"唐煎要去煮,加了些调料,所以失了茶之本味;明清泡又在宋代点茶之后,所以中国古茶道中最值得研究和推崇的其实是宋代点茶 。"宋联可表示 。她很小就接触到《大观茶论》及宋代点茶 。
与唐代煮饮有所不同,宋代流行点茶 。茶用石磨磨细、过筛 。点茶之前,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之后将适量的茶粉放入茶盏中,点泡一点沸水,把茶粉调和成糊状,然后再添加沸水 , 边添边用茶筅击拂 。点茶后,如果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且能较长时间“咬住”杯盏内壁 , 这样才算点泡出一杯好茶 。点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并且十分注重点茶过程中的动作优美协调 。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 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
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 , 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煸虿璩? ,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 , 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 。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 , 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南宋罗大经在《茶瓶汤侯》中详细记载了煮水的要领:“近世瀹[1]茶,鲜以鼎镬[2],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 。”他认为:水初沸时,如砌虫声卿卿万蝉鸣;忽有千车稛载[3]而至 , 则是二沸;听得松风并涧水,即为三沸,此时,便应及时提起汤瓶 , 将开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盏中 , 随即用茶筅击打茶汤,直至水与茶充分交融,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茶沫为止 。罗大经还认为: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宜老,汤嫩则茶味甘 , 老则过苦矣 。
“斗茶”是宋代茶事活动主要内容之一 。当时流行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中的斗茶形式 , 主要是猜测茶叶的产地、辨别茶叶的采摘时间、说出当下喝的是春茶还是秋茶,以及辨明点茶之水的来源和品质,这种带有强烈赌博色彩和游戏乐趣的斗茶方法,通过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经日本几代茶人的共同努力 , 同时受浙江余杭径山寺《禅院清规》的影响 , 在不断融入日本本国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集日本品茗文化艺术为一体的“茶道” 。而流行于民间的主要斗茶形式,是以评出点茶技术和茶品的优劣为主,斗茶又称“茗战”,这种斗茶形式促进了当时茶叶品质和点汤技艺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