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时家家户户要吃花糕,人们为什么要吃花糕呢


重阳节时家家户户要吃花糕,人们为什么要吃花糕呢

文章插图
重阳节吃花糕就像中秋节吃月饼是一个道理,在人的生活中是不能缺少的 。人们之所以要吃花糕 , 是因为有寓意,正如“九九”与“久久”谐音一样,“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要吃一些糕饼之类的东西,第一可以“步步登高”,而且吃糕求“高”,两者皆高,图个吉利 。
重阳花糕,也称发糕、菊糕、栗糕、枣糕或登糕 。登糕这个名字也是谐“登高”之音而来 。花糕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配料是红枣、栗子、石榴子、银杏、松子或肉 。
枣要制成枣泥,肉要切成碎末,可以用来做陷,也可以与面和在一起制成各种形状 。
而石榴子、银杏、松子是夹在面饼外表上的,既能调和味道,又起到了装饰作用 。
花糕的形状:花糕的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样式很多 。其中有一种叫九级花糕,这种花糕形如宝塔,很像现在的宝塔形蛋糕 。还有一种叫狮蛮花糕,是用面粉做成狮王的形状,放在糕上,简直就像面粉制作的工艺品 。市面上出售的花糕,往往还要在上面插上彩纸剪成的旗帜 , 煞是好看 。
花糕的其他意义:人们重视重阳花糕 , 不仅因为它是节日食品 , 还因为它是敬神的祭品 。人们在重阳节用花糕祭祀祖先,有些地方吃花糕甚至还有庄严的仪式 。比如吃糕前把一片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祝愿“愿儿百事俱高”,连说三遍 。这种吃法还真有点儿神圣的味道 。
总结:重阳花糕的“糕”与登高的“高”谐音,因此重阳时节有吃花糕的习俗 。
同时花糕还是敬神的祭品,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食品 。
时至今日,人们还保留着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 。
吃花糕的节日是重阳节 。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 , 即最初的重阳糕 。饵 , 即古代之糕 。《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 。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 。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 , 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 , 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 , 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