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古代是贵族吗( 六 )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 ,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 , 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 。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 。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 , 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由此可见 , 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 。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 。西汉时期 , 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 。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 , 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 , 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 , 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 , 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 , 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 , 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
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
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
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
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
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而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 , 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