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层析与气相色谱法的联系与区别


纸层析与气相色谱法的联系与区别

文章插图
原理一样,发生反应的地方不同 。
原理都是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分离系统中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 , 气相色谱法是在柱状填料中进行的,而纸层析则是在薄层介质上进行的 。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一种以滤纸为载体(又称支持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 多羟基,有亲水性)的层析分离方法 。气相色谱方法是一种以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分析方法,是最重要的色谱法之一 。
滤纸:剪层析滤纸,点样等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用手接触样品要经过的地方;因为纸层析比较灵敏,手上的一些物质也可能会显示,干扰结果
【纸层析与气相色谱法的联系与区别】点样:不要损伤点样处的滤纸,不要让原点直径大于5mm,样品含量不能超过滤纸承载量;否则会出现层析点太大不能分开或拖尾严重
层析液不能没过原线,滤纸要放平,不能和层析缸壁及其他滤纸(如果有)贴在一起,注意保持溶剂前沿,不要让层析液超过了滤纸最上边(大多数情况要求)
其他:注意用铅笔在滤纸上角做记号,别搞得分不清左右;完成后显色后,注意标记(铅笔)前沿和层析点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 , 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 , 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纸层析法可分为一般纸层析法,圆形纸层析法、反相纸层析法和双向纸层析法 。等
用途
通常可用于叶绿素的色素成分检验 , 氨基酸的鉴定及测定,橘皮精油成分检验及一些特定细胞筛查等实验 。
原理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试样经层析后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组成成分的位置(比移值=原点中心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由于影响比移值的因素较多,因此一般采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照物质对比以确定其异同 。作为单体鉴别时 , 试样所显主色谱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供置 , 应与对照(标准)样所显主色的谱斑点或供试品-对照品(1∶1)混合所显的主色谱斑点相同 。作为质量指标(纯度)检查时,可取一定量的试样,经展开后 , 按各单体的规定,检视其所显杂质色谱斑点的个数或呈色(或荧光)的强度 。作为含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剪下洗脱后,再用适宜的方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