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

1、秋荷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秋风飒飒,几朵迟开的荷花 。下雨的夜晚,秋天的荷花 。 雨夜,淅淅沥沥 , 凄凄惨惨;秋
荷,枯枝败叶,憔悴颓败 。烘托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一种悲伤或者凄凉的情绪 。
出自:《秋荷》
作品别名:荷花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古代诗歌集        作  者:郑燮(郑板桥)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
释意:秋风飒飒 , 几朵迟开的荷花挺立在一片残荷中 。
秋荷的“后出”并非为了一鸣惊人 , 自我炫耀,只不过是无力与众花争强而已 。
不过,这里的“无力”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无能,以郑板桥的旷世之才 , 他绝不至于自认是无能之辈 , 其所以不能“先发”,是因为他那傲岸不羁的个性决定了他耻于奔走逢迎,更不屑于“摧眉折腰事权贵” 。
诗人将自己比喻成秋荷,表达出当时不得志的情感 。
诗人早年的遭遇颇多坎坷,生活“极贫”;仕途亦不顺利,四十岁前只是个穷秀才;诗文书画也并不很为人赏识,直至四十岁考中进士,五十岁出任范县令才摆脱困窘,名声渐大 。
诗人的这段经历喻之为“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是很贴切的;而“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则可看做是他对自己早年不得志的解释 。
百度百科-秋荷
下雨的夜晚,秋天的荷花 。雨夜,淅淅沥沥,凄凄惨惨;秋荷 , 枯枝败叶,憔悴颓败 。烘托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一种悲伤或者凄凉的情绪 。
下雨秋荷是我的网名,我之前下载了中国象棋,并且玩了很久,现在从新下载时怎么找不到了

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2、七绝.秋荷 我未开时春已暮,我方开罢雨将来 。
莫言心事繁花拥,今别江湖月满垓 。
竹坞无尘水槛清 , 相思迢递隔重城 。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读李商隐的诗,只能是体会和品味 。力求把握诗作的审美意象,并且调动读者自己类似的心理经验,才可能沟通 , 才得以交流,而其他的办法是无能为力的 。譬如说,这首诗中崔雍、崔衮是何许人,家世如何,与诗人的关系怎样 , 诸如此类问题完全不必去寻找答案,甚至根本不该问 。凭借诗人提供的文字语码,读者完全可以想象一处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 。非常奇怪又非常合理的是,越是在幽静的处所,思绪却偏偏象插上了双翅而飞翔起来 , 哪怕思念的对象隔着几重山水,几重城池 。浓重的阴云沉积不散,寒霜的迟到才留下了几枝枯萎的荷叶在风中舞动,听上去仿佛是秋雨潇潇 。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 , 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 。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 。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 。
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 。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 , 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 , 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 , 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 。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 。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 。天色一片迷蒙 , 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 。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 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 。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 , 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 。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 。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 。“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 。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 。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 。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 , 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 。“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 。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 。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 , 创造是极难之事 。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 。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 , 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 , 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 。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 , 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
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3、「散文」 秋荷·风韵作者:阿巧||责编:一默
爱荷之心,人皆有之;我也爱荷 , 心向往之 。
 曾无数次领略过夏日荷塘“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清新静美,昨天我心血来潮,忽然想看看秋日荷塘繁华落尽的景象 。生命从盛放到凋零 , 总让人感到凄凉、惋惜,不胜惆怅,但细细想来,怒放的生命令人振奋,凋零的生命何尝不是走向成熟的另一种美丽?
夏日之荷有它的精彩,秋日之荷有它的风韵,各有千秋,只是美的姿态不同而已 。在开封赏荷花最好的去处是铁塔公园,那儿集万千荷花美景于一身 , 像古代莲、青菱红莲、大洒锦、太真出浴、丹焰托珠、降碗……品种繁多,花色娇艳,姿态万千 。虽然已过了赏荷最好的季节 , 但公园里依然游客如织 。巍巍铁塔傲然耸立,犹如千年的巨人,英姿飒爽 , 威风凛凛,是那么的雄伟壮观 。
藕香池中一片萧条衰落的景象,大部分荷叶已经卷曲了,不少荷茎变得干枯了,没了夏日荷花满池的景象 。我寻寻觅觅,蓦然回首 , 几朵红莲映入眼帘 。这几朵红莲犹如明星般耀眼,自带着光芒,令我惊喜万分 。哦 , 冥冥之中,心有灵犀,原来它们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到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漫步走进观荷园,一盆盆小巧玲珑的盆栽像刚从画中走出来一样,形态各异,满目青翠,把荷园点缀得生机盎然 。往里走去,这儿有大片的荷塘 , 水面上荷叶田田层层叠叠,像铺了一层绿色地毯,偶尔有红荷、白荷点缀其间 , 与远处灰色的假山、白色的飞瀑相映成趣 。自古以来荷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为人们所喜爱,它不乏女子的温柔娇美,有谦谦君子高洁的品性,也有傲然不羁的姿态,令人心生敬意 。
秋水长天下 , 三三两两的游客散落在荷花池的周围、九曲回廊、四角亭子里,有的专心致志地观赏着荷叶 , 有的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着照 , 唯恐错过了最美的景致 。昨晚的秋雨过后,荷叶上遗落的露珠就像水晶球一样晶莹透亮,用手轻轻一点,水珠像被施了魔法瞬间变成了椭圆形 , 顺势跌落下来;有的水珠像调皮的孩子在宽大的荷叶上面打着滚、跳跃着、舞蹈着,真是妙趣横生 。
我静静地站在荷花池边 , 感受着荷所独有的韵味,弥闻着荷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 恍惚自己也是一株荷,静立于水中 , 随风摆动着 。远处高耸的铁塔隐约可见,它高大的身躯通过树枝的缝隙映入眼帘 , 和近处的荷花融在一起,铁骨柔情,真是绝配 。大片的荷塘,一池的荷叶,有的已枯黄,叶片也不再完整,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瘦弱的身躯看似有点弱不禁风 , 但依然挺立着,站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有风轻轻拂过,荷叶便随风翩翩起舞,绿色的裙衣,修长的身材,恰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千娇百媚,不胜娇羞 。
天空中偶有飞鸟掠过,身影敏捷,轻盈灵活 , 刹那间便飞到那边的树枝上去了 。一只五彩斑斓的小鸟儿悠然地踱着步子,那不慌不忙的样子好像正在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荷塘美景 , 一个小姑娘拿着手机悄悄地跟拍下这动人的瞬间,她的母亲唯恐惊飞了小鸟,小心翼翼地挪着步子在女儿后面跟着 。这是一幅多么温馨有爱的画面呵!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拿着相机适时地将镜头对准一朵即将凋零的残荷,“咔嚓”一声将瞬间化为了永恒 。那是一朵粉红色的荷花 , 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有一片花瓣已落在了水中 , 成了水中花,随风飘移着 。还有一片大花瓣快要脱离花朵 , 眼看就要掉落水中 , 让人有了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 。
以前我从不在秋天来这里,不忍心看荷花那种残缺凄凉的景象 。时过境迁 , 多年以后我历经了生活的磨难 , 已经能够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月缺月圆 , 花开花落,是自然的规律,残缺也许是人生的另一种美丽 。今天我站在爱莲亭边,沉醉在这独特的美景之中 。人生如荷,辉煌过,灿烂过,终将走向凋零,只要坚强以对 , 就是最美的绽放 。
雪小禅说:“残荷 , 自以为低调,却跋扈到清凉 。”你看那荷花的叶子有的已经泛黄 , 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它的茎依然直立着,有着铮铮的傲骨,有着不屈不挠的姿态 。
美是多元的,生命中有一种美丽会穿越时空,在繁华落寞的日子里,反复咀嚼才能悟出其意 。秋日里的残荷,是一种生命的残缺,在寒凉的秋日里凝聚成了一种别样的美丽 。
“残荷点点默无语,胜似丹青赋诗篇 。”这秋日的荷繁华落尽、风光不再,但它的风韵犹存、风骨还在 。
花开自有花落伤,生命凋零又何妨 。曾经妖娆的荷花仙子褪去了繁华,经过风雨的洗礼,更加有韵味,等待有缘的人来品 。残缺的荷,不再完美,失去了光华,它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起点 。有千年的铁塔为证,它把希望与梦想埋在了泥土里,待到来年它还会让生命再次怒放 。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我爱傲然不屈的秋荷,我敬佩它的高洁、它的神韵、它的风骨,在我的眼里它就是一首绝美隽永、韵味无穷的诗!
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4、韦应物《咏露珠》原文及翻译赏析【作品概述】
《咏露珠》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小诗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
【作品原文】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作品翻译】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作品赏析】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 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 , 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二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州集》 。
韦应物 〔唐代〕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 , 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 , 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
解读这首诗最不可错过的字句是秋荷 。离开了这个前提 , 后面的玉盘就没法解释 。这是秋荷上的露珠,而不是草丛里的露珠,所以这露珠的形状自然而然地就显露出来了 。它在荷叶上滚来滚去,煞是可爱,这惹起了诗人的诗情 。生活里有很多美好 , 我们往往不会太重视 。而当它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才觉得美好一直就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发现 。这颗秋夜荷叶上的露珠就是这样,玲珑剔透,在月光的清辉下显得越发动人 。秋夜,秋荷与秋露 , 一同构成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秋夜图 。有秋夜则有清思,有秋荷则有清香,有秋露则有清凉,看似白话的文字背后却蕴含了很多人生道理 。在这个荷叶渐枯 , 白露为霜的季节,保持一颗虚静容平之心,才能躲避悲秋的情绪 , 从而更发现生活之美,更深情地爱着这个美丽世界 。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露珠诗 。韦应物早年出身贵胄,玩世不恭,以御前侍卫的身份 , 胡作非为,虚度了许多光阴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失去官职,才束发读书 , 重新考取了功名 。繁华落尽,俞见真淳 。经历过,才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谁也不会想到,曾经飞扬跋扈的少年,最后成长为受人尊敬的父母官——韦苏州 。从他的这首诗中,不难读到韦应物内心的转变,其天真无邪的精神世界足以令其富庶 。与《滁州西涧》一样 , 从细小的幽草到一滴露,韦应物通过细小事物表达情感的技巧早已炉火纯青 。这首诗整体看来非常清新脱俗,可爱有趣 。
韦应物(737~792) , 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咏露珠》原文
作者:韦应物(唐代)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
将来玉盘上 , 不定始知圆 。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 , 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 , 煞是好看 。“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
《咏露珠》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小诗 。此诗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 , 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
将来玉盘上 , 不定始知圆 。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 , 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 , 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 , 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不定始知圆”说的是 , 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 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韦应物《咏露珠》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露珠原文: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咏露珠翻译秋日的荷叶上凝著一滴晶莹的露珠 , 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 , 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著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
咏露珠简析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 。「不定始知圆」说的是 , 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 , 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诗词作品:咏露珠诗词作者:【唐代】韦应物诗词归类:【写景】
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5、关于荷花的诗句加赏析(五首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1.五首荷花的诗句及赏析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 , 十分荷叶五分花 。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
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
2.荷花的诗句以及赏析描写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 , 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 , 是“赋”而不是“比”了 , 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 , 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 , 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 , 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 , 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
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 。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 。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 。这其中时空变化 , 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 , 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 ,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 , 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5.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
3.关于荷花诗句的赏析荷花的文化内涵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 , 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莲,恋 , 谐音,有留恋之意)的传统 。荷花的象征意义:荷花象征君子、洁净无染(高洁);象征友谊和使者;象征吉祥如意 。
荷花又称“花中仙子”、清纯高洁 。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 。
荷花象征清白 。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 , 十分高雅 。
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的花语:清白、坚贞、纯洁 梅:处士(孤傲坚贞) 荷:君子(洁净无染) 菊:隐士(淡泊无争) 松:斗士(坚韧不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 , 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 。
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 。荷花的别称 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芙蓉、水华、水芙、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等 。
依照外形 , 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hàn dàn),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 。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 。
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 。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关于荷花的诗词赏析青阳渡(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曲 (南朝乐府诗)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 , 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 。“风起”二句转入采莲的描写 , 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 , 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 。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 。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 。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注释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 , 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
《江南》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 , 优美隽永的意境 , 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 , 悦耳的歌喉 , 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 , 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 , 如见其人 , 如临其境 , 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 , 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甜蜜 。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采莲曲》(唐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赏析 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 。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
这首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 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 , 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 。
4.有关荷花的古诗及赏析(简短精炼)关于荷花的古诗词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桑子 (晏几道) 白莲池上当时月,今夜重圆 。
曲水兰船 , 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泪湿吟笺 。
旧事年年,时节南湖又采莲 。莲花 (清·王文治) 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 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 。
莲花 (清·张问陶) 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 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 。荷 (清·费丹旭) 一棹西泠路 , 芰荷开绕塘; 歌声起何处,飞出两鸳鸯 。
残荷 (齐石白) 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笑语牡丹无厚福,收场还不到秋风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
【秋荷原文、作者,秋荷是什么意思】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采莲 (南朝·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 欲寄无因缘 。
愿君早旋返 , 及此荷花鲜 。子夜吴歌(其二) (唐·李 白) 镜湖三百里 , 菡萏发荷花 。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 归去越王家 。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 , 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 , 西风明月棹歌还 。
芙 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 ,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
咏荷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 红英宜照日 。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
古风(其二十六) (唐·李 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
折荷有赠 (唐·李 白) 涉江玩秋水 ,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
越 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 , 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
黄莺儿 (宋·晃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
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算人间事,岂足追思 , 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 , 一缕香萦炷 。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
胭脂雪瘦薰沉水 , 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 , 月波长 。
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
回文·夜雨寄远 (不详) 风荷冷碧水,骤雨暮云浓 。明月孤舟小,雁归阻远峰 。
峰远阻归雁,小舟孤月明 。浓云暮雨骤,水碧冷荷风 。
悠游莲田 (不详) 春之莲:朝露映晨曦,鱼戏动新荷 。夏之莲:莲叶何田田,小镇添新装 。
秋之莲:轻风送凉意,莲池坠粉红 。冬之莲:寒风枯土黄,残荷生藕红 。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己) 杨柳陌 , 宝马嘶空无迹 。新著荷衣人未识,年年江海客 。
梦觉巫山春色,醉眼飞华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 。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为爱莲房都一柄 , 双苞双蕊双红影 。雨势断来风色定 。
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 。
花却有情人薄幸 。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 。贪采嫩香星眼慢 。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 。
荷叶又浓波又浅 。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 。
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 。
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常厮类 。
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渚 , 窈窕舞佳人 。” 游戏五湖采莲归,发花田叶芳袭衣 。
为君侬歌世所希 。世所希,有如玉 。
江南弄 , 采莲曲 。采莲曲·古今乐录 和云:“采莲归,渌水好沾衣 。”
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
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 , 使君迷 。采莲曲 (唐·崔国辅)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 。
5.【荷花的诗句+解释+赏析】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 , 翠减红衰愁杀人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 , 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赏析: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 , 也要绿叶扶持.”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 , 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 , 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 , 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
6.古诗荷花的诗句即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 , 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 , 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
7.荷花的诗句+解释+赏析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解释: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 , 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赏析:
这也是一篇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 。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李商隐的这首七言古诗,形象地表现了和这谚语相似的可贵思想 。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 。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 。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 。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
8.有没有描写荷花的古诗刘光祖 : 洞仙歌·荷花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 。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 。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 。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
傍晚的清风消除了白昼的热气,小池塘里荷叶静静地挺立 。我从胡床上酒后醒来,独自在池塘边散步徘徊 。微风不断吹来荷叶的清香,水草晃动,看得见荷叶下鱼儿游动的模样 。眼前荷秆空空地举着它的叶片,而那冰清玉洁的荷花已难睹其面 。我忧愁?。?荷花的模样已经如此这般,明晨怎堪化妆对镜去照容颜 。夜深人静,月亮在充满凉意的空中穿行,月光惨淡、花朵低垂,犹如一个凄凉幽幻的梦境 。这情景能有谁会理解,又有何人能够同情?也应记得 , 那临江手扶栏杆眺望的情景,江南湖面千顷 , 全是荷花的一片浓红 。
①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 。由胡地传入,故名 。
②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池塘中鱼的影子四处流动,打乱了水中云影与绿藻安静的姿态 。
③空擎承露盖:只剩下荷花的茎秆空举着残败的荷叶 。
④不见冰容:荷花已然凋谢 。
⑤临流凭阑干:靠着水边栏杆眺望流水 。
⑥江南红酣千顷:追忆江南水乡千顷荷花竞相开放的美景 。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咏物词 。上片写暑天晚凉酒醒,在池塘边所看到的凋谢之荷 。下片具体描写荷花凋谢后的情状,为一篇主旨之所在 。“后夜”三句,代荷写怀 , 夜深梦觉,不胜幽怨 。末二句 , 回忆荷花盛开时的绚丽情景,对比眼下的冷落之状,倍感悲戚 。末句“江南红酣千顷”,表达了作者对来年荷花重现艳景的殷殷期待 。作者是南宋中期立朝敢言、疾恶如仇的名臣,曾因作文讥讽权奸韩侂胄而被夺职谪居房州,直到韩氏败亡、党禁解除后才得起复 。此词可能就是贬谪期间所作,它借败荷抒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幽愤的情怀 。本篇是刘光祖诗词的代表作 , 它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