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1、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一、温壶:用热水淋茶壶 , 提高茶壶温度,以免泡茶时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 。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 。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 。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 , 茶味均衡并沉淀杂质 。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 , 或用扣杯的方式 , 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
七、品茶: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 。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
茶道全流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 , 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 , 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 , 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 。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 , 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 方便加茶 。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 , 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 , 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 , 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 , 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 , 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
茶道初学者泡茶的注意
仪容礼表
泡茶的时候 , 女性要把长发挽起,以免头发掉落到茶汤里 , 而且妆容要以淡雅为主,不要过于浓妆艳抹;手上不宜配到过多首饰,会影响泡茶的美感;服装以配合茶会气氛或者茶具茶席为主,穿得朴素大方就好 。
泡茶姿势
泡茶时屁股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身体要坐正、腰杆要挺直,在泡茶过程中也要保持身体的端正,不要因为倒水、持壶而把身体歪到一边 。另外在泡茶过程中要放松全身的肌肉 , 不要因为紧张而显得过于拘谨,当你心情和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话,泡茶的动作才会显得优美,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
清洁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洁茶具 。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经清洗过了,还是得当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 。清洁茶具时不要用手触摸茶杯,而是用茶夹夹取茶杯用沸水进行清洁 。
赏茶闻香
清洁完茶具后,把干茶倒进茶荷中,双手端起茶荷递给客人,让客人观赏一下干茶的外形香气 。在茶艺表演中,一般会有闻香这一步,让客人闻香的时候 , 也是用双手拿起闻香杯优雅地递给客人进行闻香 。
泡茶倒茶
在泡茶的时候,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 , 比如茶壶的壶嘴、公道杯的杯嘴还有随手泡的壶嘴都是不能对着客人的,一般都是横放;泡茶的过程动作不能太大 , 不要发出过大的碰撞声 。
在倒茶的时候要把公道杯用茶巾擦拭一下,然后再倒给客人,倒茶一般七分满就好,而且要按照辈分来倒,长者为先 。泡茶者左侧为德高望重的人,然后依次为长者 敬者,千万别坐错了 倒茶依次从左到右
奉茶添茶
奉茶也是有讲究的,双手三指护垫又称”三龙护鼎“不仅仅是双手端给客人就行了 , 奉茶的时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端茶的时候手要平而且要稳,确保客人拿到茶的姿势是舒服的 。当客人杯里的茶空了的话,得及时添上,不能让客人的茶杯空 , 除非客人表示不用再添茶了 。倒茶时还有一个细节特别要注意,“酒满敬人 , 茶满欺人”世间有天地 人间有大小 茶倒7分 3分留天,这就是所谓7分茶水3分情义.
自己品尝
泡茶并不是只能让客人喝,自己不喝,泡茶者也是需要品尝每一道茶汤的滋味 。茶汤若是淡了或者浓了,可以适当改变冲泡的时间 , 以冲泡出最佳品质的茶汤 。
更换茶叶
当茶叶泡得很淡,没有味道的时候,就需要及时更换新的茶叶了,否则客人会认为你在下逐客令 。除非你接下来真的有事,而客人又一直不走,那就可以以不更换茶叶来暗示客人该离开了 。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文章插图
2、茶道礼仪流程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 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茶道礼仪流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茶道礼仪流程
备具候用
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
2)茶针:用来疏通壶口,以便水流畅通 。
3)茶漏:放在紫砂壶口,扩大壶口面积 , 以便我们更方便的投入茶叶 。
4)茶则:用来量取干茶 。
5)茶匙:用来拔取干茶 。
6)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与品茗杯 。
杯托:用来放置闻香杯与品茗杯 。
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鉴赏汤色 。
紫砂壶:用来泡制乌龙茶 。
茶巾:用来点抹擦试外溢的积水 。
过滤网:用来过滤茶渣 。
闻香杯:用来闻取茶香 。
品茗杯:用来品茶 。
第一道
净手和欣赏器具
这一步简单来说,就是洗手 。喝茶卫生很重要 , 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 。这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
第二道
烫杯温壶
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 , 同时给茶具预热 , 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 。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 。
第三道
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 , 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
第四道
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同样的动作进行两遍 。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另外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
第五道
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 , 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向客人示敬 。
第六道
春风拂面
这一步为了表现技巧美观需求 。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 , 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
第七道
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
第八道
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
第九道
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 , 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
第十道
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
第十一道
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
第十二道
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 。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 , 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
第十三道
品茗
这一步就是喝茶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这也就是为什么汉字“品”有三个“口”的原因了 。可以在谈话期间持续喝茶 , 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
关于茶道的精神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 , 朴实谦和,不重形式 。饮茶亦是如此,不似日本茶道有严格的仪式和浓重的宗教色彩 。
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
一类是【混饮】:
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圆、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 。
另一类是【清饮】:
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将茶当饮料解渴 , 大碗海喝 , 称之为【喝茶】 。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 , 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 。
如果讲究环境 , 气氛 , 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 。
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昭雪,这才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文章插图
3、正确的泡茶六个步骤上三五知己,一起喝茶聊天 。那么,对于泡茶的基本正确方式,朋友们是否也已经掌握了呢?一起来看看茶道入门基础知识吧 。
一、泡茶用水
泡茶用水最好采用山泉水或纯净水,要求水没有污染 ,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 即无色、无臭、透明、无异味、无悬浮物 , 舌尝有清凉甜润的感觉 。水的PH值为中性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过8度,这样的水就非常适合泡茶 。
同时注意:茶水比例,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
纯净水
二、泡茶器具
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 。茶道品饮的茶具都十分考究,如能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
潮汕炉–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陶磁风炉或白铁皮风炉;
玉书S–扁形薄磁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毫升;
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毫升;
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 , 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 。
当今较好的泡茶的茶具 , 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虽有所变化 , 但更趋实用化、方便化 。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电磁炉、钢质开水壶、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4.5厘米;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上好茶叶的条件 。
三、传统泡法步骤
1、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悬壶高冲
2、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
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 , 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 , 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
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 , 至泡沫溢出壶口 。
3、倒茶出汤: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 , 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 , 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 , 则反之 。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 , 可使茶汤均匀 。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 , 至七分满处为好 。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
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
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
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
3、倒茶出汤: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 , 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 , 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 , 当将要倒完时 , 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 , 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 , 至七分满处为好 。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除 。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
正确的泡茶步骤: 1、选茶 。茶叶是喝茶的精髓,如何挑选茶叶也是一门学问 , 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可以清醒头脑,使人平和理性舒缓 。2、温具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 , 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文章插图
4、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 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
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茶艺表演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泡饮过程 。每一个泡茶步骤都是有讲究,有含义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1
茶艺的具体步骤:
第一道:净手
在给客人斟茶之前,一定要先洗手,不管你手上有没有脏泥,一定要先净手,更要让客人知道你洗过手了 , 这不仅是一个喝茶卫生问题,更是表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
第二道:烫器
在为客人正式泡茶之前,主人还必须要进行的步骤便是“温器”,即将泡茶的一套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 。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的需要 , 也是为了给茶具预热,使茶的味道更香浓 。更重要的是,让客人看到主人的用心 。
第三道:
请茶
在茶道里,人们往往将第三个步骤称为“马龙入宫”,即将茶叶放到茶壶里 。虽然过程比较简单,但从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来 , 茶道体现的是对客人的尊重 。
第四道:洗茶
在正式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经过“洗茶”这一步骤,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清洁茶叶表面的杂质 , 让客人得以放心的饮用茶水 。
第五道:泡茶
前面几个步骤,可能大家平时在斟茶的过程中,都能做到 。而泡茶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正式泡茶之后,在倒入沸水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壶嘴“点头”三次 , 这也是茶道文化里所谓的“凤凰三点头”,以示向客人致敬 。
第六道:拂盖
这个步骤,体现的是主人的用心 。“拂盖”的意思是,泡茶时,沸水
要高出壶口一点,然后,主人要用壶盖拂去漂浮在上面的茶沫儿,防止客人喝茶时喝到漂浮着的茶沫 。
第七道:封壶
“封壶”指的是盖上壶盖 , 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
这个步骤为的是保存茶水的浓香,保证客人的口感 。
第八道:分杯
这个步骤,更体现“茶道”的文化 。主人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
分组 , 放在茶托上,方便为客人加茶 。
这个步骤一定要注意,分杯时,先把杯子一字排开,而不是直接分到每个客人的面前 。
第九道: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 , 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这个步骤也是体现着茶道“公正、公平、公道”的文化 。
第十道:分茶
这个步骤就是把茶汤均匀的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中,一般而言,斟茶只需七分满,以免客人饮用时茶水溢出,烫伤客人 。
并且,斟茶时,每个杯子的茶量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 。
第十一道:奉茶
这个步骤,是茶道里主人的最后一步 , 等到泡茶、斟茶步骤都完成后,主人需双手把杯子送到客人面前 , 这也是中国“以茶奉客”礼仪的根本 。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
第十三道:品茗
闻香过后,客人便可以品茗了 。品茗前,客人需用三指取拿起品茗杯 , 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品茗杯,显示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节,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
无论是茶道文化,还是中国礼仪文化,体现的都是对客人的尊重 。而对他人的尊重,不仅是体现人的一种修养,更是合作的前提 。
因此,茶道流程
也许会渐渐被人们遗忘,但茶道文化
里“尊重”、“公正”的待人接物之道,却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并且传承下去的 。
所以,千万别因茶道中一个小小的细节,影响了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才是茶道文化里流传至今的精髓 。
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2
功夫茶怎么泡呢?
功夫茶
冲泡之前要将茶具、冲泡用水等准备好 。在用水的选择上一般选择山上的泉水、井水等自然活水来冲泡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使冲泡出来的茶汤更加的.鲜醇 。冲泡前还要将茶具用热水冲洗一下,洗具,同时温杯 。
功夫茶怎么泡
第一泡:将茶叶倒入茶杯之中冲入开水,泡上两三秒 , 然后将茶汤倒去,第一泡茶汤一般不喝 , 这样是为了除去茶汤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然后冲入开水进行冲泡,水量差不多达到八分满为宜 。待茶叶舒展开来,茶汤扑鼻,茶就差不多泡好了,就可以品饮了 。(对于不同的茶叶在冲泡温度上有所要求 ,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第三泡在冲泡的时间上相比前一次要多个十来秒,这样才能泡出茶汤的味道 。以此类推,待茶汤差不多没有什么味道时就可以将茶渣倒去重新冲泡 。
夫茶包括白茶吗?
功夫茶其实并不是茶叶或者茶的名称,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指的是茶的功夫 , 即指的就是泡茶时的一种技法,一种泡茶的功夫 。在泡茶的一整个流程中,都包含了功夫在里面,从泡茶的品茶的流程,其中所包含的学问和讲究等 , 组成了功夫茶 。
因此白茶作为茶中的一类,在冲泡和品饮的过程中也是有功夫可讲的,因此功夫茶也是可以包括白茶的哦,其他任何茶类都是可以包括的哦,这点大家要理解,不要将功夫茶与工夫茶相混了 。
茶艺流程的具体步骤3
茶人茶道茶礼仪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 。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 , 亦算不得“茶人” 。
茶道就是人道 。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 , 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 。一个人 , 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 , 自得其乐 。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
茶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 。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 , 即以茶行“道” 。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 。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 。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 。”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 。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 , 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 。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 , 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 , 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 , 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 , 无精打采) 。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 。用食勿计较 。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 , 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 , 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 。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 。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 , 事实上很难作到 。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 。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 。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 , 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艺基本精神 。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许茶、一心为茶,他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德可谓现代茶人之标准,他本人也是我们茶人努力学习的楷模 。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文章插图
5、茶道倒茶顺序_茶道的步骤茶道倒茶也是有一些顺序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道的倒茶顺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茶道的倒茶顺序
茶,真是好东西 。在中国 , 习惯以茶待客,长久以来以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 。斟茶只斟七分满,留各三分是人情 。这是古人遗下的饮茶礼数,是给客人倒茶时应该注意的,自己喝茶,当然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 自己干嘛要给自己留人情啊?茶是木中大丈夫,高低可就、贫富不欺,很亲和的,只是有机会的话,带着好心情,用好的茶具冲一杯好茶,确实享受 。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就好,‘杯满就欺人’了” 。日常生活中 , 居家待客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些该有的泡茶礼仪,这可能会让客人觉得不够礼貌,甚至有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一种常识的缺失 。按图索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日常待客泡茶时容易忽略的事和注意事项:
一、器具准备:
1.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客人喝什么茶 。准备好几种茶后 , 主人简要地介绍一下所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冲泡要点及文化背景等,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
2.冲洗器具——温杯、汤壶 。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开水冲烫茶壶、茶杯 。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温壶不仅要温茶壶 , 还要温杯 。用左手拿起碗盖,注满盖碗,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本 3、放置茶壶时 。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 。正对他人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
二、 冲泡:
1、将茶荷中的茶叶放入壶或盖杯中 。乌龙入宫时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 , 若没有茶匙 , 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 。
2、“浸茶”,也称为“洗茶” 。是将沸水冲入盖碗或壶中 , 待盖碗或壶满时,用杯盖轻轻刮去碗口的泡沫 。再冲洗掉残留在盖口的泡沫 。高长的滚水注入盖碗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这样不仅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更不失为一种礼貌的表现 。切记:一定要“刮沫” , 有些人泡茶时忽略这一点 。
3、泡茶 。
冲泡第一泡茶,倒茶时应将小茶盅一字儿排开,提起茶壶来回冲注,俗称“巡河” 。切忌一杯倒满后再倒第二杯,以免浓淡不均 。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 。还要注意高冲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气散失,防止茶汤溅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礼貌 。
三、敬茶:
1、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 。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 , 说"请用茶" 。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满即可,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 , 茶只八分耳”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 , 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 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时也不容易烫到手 。
还需要注意的是:
· 在进行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
· 敬茶时一般从左边的第一个客人开始敬起,从左到右 。因为中国的传统是以左为先、以左为大的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最高者亲自为之上茶 。上茶也有规律可以循的,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人数比较多,那么就采取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最为妥当 。
茶道的步骤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 , 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 , 用活火煮至初沸 。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
现代斟茶礼仪
1 先说出准备好的茶种类,然后问喝什么茶 。
2 茶一定要放在盘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
3 摆桌的时候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用两手拿茶杯垫放在客人面前 。
4 摆茶杯的时候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侧 。
5 茶勺的把柄到客人的右侧放在客人面前 。
6 客人喝完茶后及时把杯子拿走 。
7 不给客人看到自己的背部
有点心情况
三、奉茶
待客时,通常以茶待客的方式较多 。因此,应掌握必要的敬茶礼仪 。
奉茶的方法。上茶应在主客未正式交谈前 。正确的步骤是:双手端茶从客人的左后侧奉上 。要将茶盘放在临近客人的茶几上,然后右手拿着茶杯的中部,左手托着杯底,杯耳应朝向客人,双手将茶递给客人同时要说“您请用茶”
奉茶的顺序 。上茶应讲究先后顺序,一般应为:先客后主;先女后男;先长后幼 。
【正确的茶道流程顺序,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奉茶的禁忌 。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尤其不能用左手 。切勿让手指碰到杯口 。为客人倒的第一杯茶,通常不宜斟得过满,以杯深的2/3处为宜 。继而把握好续水的时机,以不妨碍宾客交谈为佳 , 不能等到茶叶见底后再续水 , 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 , 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