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应用的装饰是


曲阜孔庙应用的装饰是

文章插图
曲阜孔庙应用的装饰是石雕龙柱 。
石雕龙柱:石材玉料雕刻的龙形浮雕柱体 。圆柱通身塑有缠柱云龙 , 柱上横贯一块美丽的云板 , 好似行云插入云际 。顶端承露盘上的蹲兽,栩栩如生 。素有吉祥、华贵、诚信等意 , 立在广场路边成为景观和地标 。
龙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
相传既有道路标志的作用,又有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 。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和标志 。
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所以慢慢读成了“华表” 。
在这根木柱上 , 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因此它又叫“谤木”或“诽谤木” 。“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 。
天安门是明清皇城的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 。最初的承天门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牌坊 。天顺元年(1457年)间,牌楼毁于雷火,时至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才得以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为战火所毁 。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 , 才依皇帝旨意在原址上进行大规模重建,并更名“天安门”(满语:abkai elhe obure duka),象征皇帝“受命于天 , 安邦治国” 。此后的康熙年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 造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宏伟外观 。解放后,天安门在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于1952,1970年又进行了两次整修,基本保持顺治年间原貌,只是比原来高了83厘米 。
天安门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增高至347米 。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 。建筑的底部为汉白玉精雕的须弥座,高159米 。城台建于底座之上,面积4800平米 。城台的两侧有登城马道,台上建城楼 。
天安门城楼布取“九五”之数,面阔九间(5714米),进深五间(2097米),谕示皇帝的“九五之尊” 。城楼重檐歇山式顶 。屋顶的正脊与垂脊上装饰着螭吻、仙人、走兽 。在两层正檐之间用滑轮固定着一枚国徽,直径17米 , 与北京中轴线严密重合 。屋檐下悬挂17盏大红宫灯 , 其中主灯重达450公斤,辅灯也各重350公斤 。整座屋顶由60根大红木柱支撑,每根柱的直径约2米 。城楼的正背面均排列有36扇菱花门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绘制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 。楼体的四周回廊环绕,廊深3米左右 。城搂基座周围有汉白玉栏杆、栏板,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 。城楼内所用木材大部分是楠木 , 60根红漆巨柱排列整齐 。地面铺的全是金砖,面积约2000平方米 。下层是高13米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琉璃瓦封顶的矮墙,下部是1.59米高的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 。城台的总面积达4800平方米,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长达百级供上下城楼用的梯道,俗称马道 。还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8.82米,宽5.25米,明清两代,平时只有皇帝可以进出 。城楼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飞架7座汉白玉雕栏石桥 , 中间一座最宽阔的称“御路桥” , 专为皇帝而设,而皇后大婚的时候,以及科举的前三甲也可以破例从这里通行一次 , 以示身份尊贵和皇恩浩荡 。到如今,每日升降旗仪仗队由此桥进出,凸现出了国旗的庄重和人民当家作主;御路桥两旁有皇亲国戚过往的“王公桥”;王公桥左右的“品级桥”是供三品以上的官员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员和兵弁、夫役只能走最边远的“公生桥” 。公生桥架在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中山公园)门前 。5座内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