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来历是什么


鼓楼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有关“鼓楼”的来历 , 有人认为是北魏李崇所创 , 初用以传递信号,便于擒贼缉盗 。据民国十九年《重修滑县志》记载:“北魏时 , 兖州多盗 。李崇为刺史,乃村置一楼,盗发之处,双槌乱击 。四面诸村始闻者,挝鼓一通 , 次复闻者 , 以二为节次 。后闻者以三为节次 , 各击鼓千槌 。诸村闻鼓,皆守要路 。是以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之内 。其中险要,悉有伏人,盗窃始发 , 便尔擒送 。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 。宋,薛季宣令武昌亦乡置一楼,盗发伐鼓,瞬息遍百里 。盖世多盗,弥道之法,莫良乎此 。故后世效之,州县多置鼓楼 。”
1、钟楼和鼓楼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为了统一人们的行动,就必须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建立授时系统 。中国古代的授时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即早晨敲钟,傍晚敲鼓,钟楼和鼓楼因此而产生 。
2、用途:报警报时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 , 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
为了准确时间,钟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 , 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 。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到每刻击饶报点 。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报时方式:
(1)打更
打更,在旧时成都,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 。在过去的成都,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 。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 。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 , 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
别看小小的打更,还有许多门道 。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 , 声音如“咚,咚!” 。“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节奏,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 。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 , “一日之计在于晨”嘛 , 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