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日法|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及生辰八字简单计算方法

天干地支纪日法(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及生辰八字简单计算方法)天干地支纪日法|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及生辰八字简单计算方法



基本介绍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己、庚、辛、壬(rn)、癸(gu);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o)、辰(chn)、巳(s)、午、未(wi)、申、酉(yu)、戌(x)、亥 。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
换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不同资料算法有所差异,有的给出公式,但本质上是一回事 。这里介绍一种简易直观的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 。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 。注意这是指2003年立春之后,立春之前应是“壬午”年 。赵达先百思特网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时间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后的第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所以赵先生说岁在癸未,而非壬午 。
第二种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特别注意:天干和地支整除所对应是末位 。
第三种算法:
首先,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相对应 。然后,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余数在地支中找出所对应的地支 。这样,公元纪年就换算成了干支纪年 。
如:公元1995年
用该年尾数5找出对应的天干为“乙”;然后,用1995除以12得余数为3,用余数3找出相对应的地支为“亥” 。那么,公元1995年则为农历乙亥年 。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数1查天干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数为1,再用余数1查找地支为“酉” 。那么,公元1861年则为农历辛酉年 。
如果某一年的尾数为0或者用该年除以12的余数为0,则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 如:公元120年
尾数0则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么,公元120年则为庚申年 。
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就用该数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 。如:公元6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对应的“丙”和“寅”,那么该年则为丙寅年 。公元8年则为戊辰年 。 公元11年,则取尾数1对应的天干中的“辛”和11对应的地支中的“未” 。那么,该年则为辛未年 。
公元12年则为壬申年 。
公元前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将天干、地支编号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体换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数5取天干中的“丙”; 155除以12得余数11,对应地支中的“戌” 。那么,该年则为丙戌年 。
公元前8年则为癸丑年
折叠 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 。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 。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 。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 。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