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叶嘉莹先生的书

中华书局的确出了出了一套,《迦陵说诗》系列,一共6册演讲集,为《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诗及拟古诗》《叶嘉莹说唐诗》(出版为三册)《好诗共欣赏》《叶嘉莹说诗讲稿》 。
先生的书我都有收藏,硬要说那本更好,有些为难……
其中《叶嘉莹说杜甫诗》(说唐诗中的单册),最值得一读 。先生早年著作《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不知您是否读过,是一本功力深厚的难得的佳作,能够体现出先生对於杜甫诗的独特见解 。在此基础上的讲演录,则更为易读,深入浅出 。
另外,中华书局还出有《迦陵诗词稿》,装帧也很古朴,相信你会喜欢 。
不过如果我只能买几本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北大出版社出的那一套《迦陵讲演集》,因为这套是讲词的 。先生以词学大家闻名於世,在词学上的造诣颇高,想要学习先生的学术,这套书是上上之选 。
这套书共七册,首推《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这本书是在天津电视台“名师名课”的讲录,我看过这一些列节目,也相信你会喜欢 。
如果论价格,当然是老书更便宜些,内容差别不算太大,就是河北教育出版社那套 。
欢迎光临百度叶嘉莹吧及叶嘉莹QQ群,群号:78126061
想找几本评论古典诗词的书籍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
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 。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 。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
二、刘备、曹操形象 。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
三、战争描写 。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 。
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 。
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 。
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 。
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